淮安的民歌自古兴盛,且颇有地域特色。清末民初,南闸镇杨、储、鲁三家草台班主,将一些民歌小调带入淮剧音乐,加入荡湖船、青苗会、草神台等民间表演形式,并融入各种劳动号子、地方风俗、民俗知识,创造了如今的南闸民歌。
南闸民歌填词纯朴生动,旋律独特优美,既有民歌的原汁原味,又富含浓郁的乡土情感韵味。当地现流行上千首乡土民歌,且几乎人人都能随口吟唱几首,为南闸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新时代,被誉为“民间传统音乐的活化石”的南闸民歌,不仅广泛传唱于乡野,还时常出现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这些涵盖了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民歌小调,以丰厚的水乡情韵为底蕴,以委婉、悠扬、抒情的演唱特色和赛歌、对唱等歌唱形式,歌咏着普通的故事和情感,让人们从中找到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