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刊

怀念恩师徐荣街 ■朱延华

我在上任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校长时,曾回想自己的职业理想,想起自己心心念念就想当个大学系主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来,却一直把这个理想放在心里很多年。之前知道实现不了,从来不好意思跟人说,后来要到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任校长,觉得这个职务跟大学系主任很接近,于是在微信公众号里写了出来。每年教师节临近,我就会想到上大学时的各位恩师,回忆起徐荣街老师。想来想去,并没有想出很多师生交往的往事,却突然发现,徐老师是我大学四年的系主任,而我想要成为大学系主任的职业理想,正是从他身上得来。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其实并没有多少机会跟忙碌的系主任接触。作为系主任的徐老师,似乎也没有担任我们的主干课程。能回忆起来的,是徐老师给我们开过当代诗歌的选修课。印象深刻的,是听课同学都自愿买了徐老师的著作。为什么徐老师没有把著作直接作为教材发放?当时我没觉得奇怪,现在想来,一定是徐老师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他一定觉得,只有读者愿意花钱买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自己的著作,必须给那些愿意花钱买的人去读,即便是自己的学生,也不摊派。徐老师在课堂上到底讲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但他老派知识分子的自信与风骨,却像种子一样,埋到了我们的心底。

之所以崇拜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是因为作为中文系系主任的徐老师非常低调却又非常有名。徐老师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因一首写雷锋的长诗出名。他的长诗《你只有二十二岁》,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1963年第5、6期(合)上。这期《中国青年》是“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内页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题词,还有董必武写的《歌咏雷锋同志》、郭沫若写的《劈断昆仑的宝剑》(诗)、谢觉哉写的《读雷锋同志的日记》及《学雷锋》(诗)、罗瑞卿写的《学习雷锋——写给<中国青年>》,还刊登了近三万字的《雷锋日记摘抄》等。有这样知名的系主任,作为学生的我们,怎能不以老师为荣,怎能不对老师心生仰慕。因崇拜徐老师,又因徐老师是我大学四年的系主任,我由此萌生出成为大学系主任的职业理想,也就不奇怪了。

20世纪80年代,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办学条件虽然不富足,作为系主任的老师,却舍得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投入,经常邀请大师名家来系做讲座,尽力让学生开眼界,长知识,见世面。有一次,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几名同学突然被徐老师召集到系会议室。会议室里是真皮沙发椅,我们都是第一次到如此高级的会议室,有些胆怯,不敢坐。徐老师笑着让我们坐下,给我们介绍来宾。我们才知道,原来是著名作家陈荒煤来系里,想跟青年学生座谈一下。会议室没有灯光,光线暗淡。陈荒煤七十五六岁,背着窗子,坐在暗影里,声音苍老而低沉。他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文学思潮,发表了自己看法,希望听听我们青年学生的意见。我们似乎也没说出什么意见,后来还是徐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接着他的话谈了几句。当时徐老师只介绍了陈荒煤的名字,并没有像现在的讲座那样详细介绍一大串职务和荣誉。因此我们只记得陈荒煤这个名字,后来才了解到,他的名气很大。

大学四年,作为系主任的徐老师,为我们创造了很多见识大家的机会。见陈荒煤的那次短暂经历,之所以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不是因为见到了一位大人物,而是徐老师教给我们,无论见到怎样的人物,都不要去在乎他的各种名号,要不卑不亢,努力以自己的才华与之进行平等学术对话交流。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动力,徐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他鼓励学生组织成立文学社团,安排学生参加学校广播站的工作。很多同学养成了写诗作文积极发表的习惯。我们班的几个文学骨干自编自印文学刊物《橄榄绿》,好几位同学参与《红蜻蜓》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大一时,我还参加过系里的书法比赛,得到过一支钢笔的奖励。

以徐老师为主任的系领导班子特别善于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热情,鼓励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老师们也努力把我们的业余时间填补上。我们大一、大二的班主任张淑美老师,让我们班每人买一本《新华字典》,要求我们把《新华字典》背熟弄透。张老师还亲自用钢板蜡纸刻写印刷试卷,每周组织一次《新华字典》知识点考试。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全班同学就都把《新华字典》里的每一个字的字音字义、繁体简体都强记了一遍。我们大三、大四的班主任徐放鸣老师,则抓住我们的晚自习时间,来给我们做课外艺术鉴赏的辅导讲授。徐老师带来录音机,给我们播放贝多芬的几部著名的交响曲。从来没有接触过交响乐的我们,兴奋地哼唱《命运交响曲》开头那段最经典的“梆梆梆梆、梆梆梆梆”。徐老师还给我们介绍鲁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人类学著作《菊与刀》等各种世界名著,启发我们的审美体验感悟。老师们都一心扑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如此好的系风,离不开徐老师的鼓励、倡导和支持。

2012年,我们班大学毕业20周年回母校聚会,非常有幸,邀请到二十多位任课老师到场。徐老师专门从深圳赶回来参加,应邀发表讲话,再次给我们授课。他开口的第一句就是:“我们班有个同学叫朱延华吧,我看到他写的文章了。”徐老师说的这篇文章,其实是我发在微信号上的短文《大学老师的毕业留言》。在这篇文章中,我抄录各位老师在我毕业纪念册上题写的赠言。徐老师对我的寄语是:“锐意进取,青春无悔。——送朱延华同学毕业离校。”真没想到,这些记录师恩的简短文字,竟然被退休后生活在深圳的徐老师发现了。从系主任岗位上退休多年的徐老师,还记得二十多年前一名普通的学生,这就是好老师应有的样子吧。

老师是学生的镜子,更是学生的榜样。徐老师永远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我们会永远向他学习,虚怀若谷,既要做好学问,更要心系学生。虽然我没能成为大学系主任,但也要努力记住每一个普通学生的名字。

2025-09-11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81333.html 1 3 怀念恩师徐荣街 ■朱延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