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是一位鸬鹚放养人。听母亲回忆,在她七八岁时,每天清晨外公便撑着小船,带着鸬鹚队伍出湖。它们一只只整齐排列着,像训练有素的士兵。随着外公一声低喝,鸬鹚们如离弦的箭一般,敏捷地扎入水中,只留下水面上几圈转瞬即逝的涟漪。不消片刻,它们便会再次探出脑袋,嘴里紧紧叼着活蹦乱跳的鱼,水面也被搅出一片热闹的水花。站在船头的外公,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那是收获的喜悦。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家中兄弟姊妹六人,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可家里的鱼却从未间断。鱼,于他们而言,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童年里的亲密玩伴。夏日悠长的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荫洒在小院里。母亲和舅舅、姨娘围坐在水盆前,盆里来回游动的几条小鱼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几只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伸进水中,即便如此,大大小小的鱼儿还是受了惊吓,慌乱地四处逃窜,溅起的水花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几个孩童清脆的笑声也随着水花一同飞扬,回荡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时光匆匆,外公的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尽管脊背渐渐弯曲,脚步也不再轻快,但他对喂养鸬鹚抓鱼这件事,却依旧执着。天还未破晓,他便摸黑起身,独自撑着小船驶向熟悉的湖面。每一次收获后,他顾不上休息,便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子女的家,送去最新鲜的鱼。有一天,父母早早下田干活,只留我一个人在家。外公照常来送鱼。差不多十岁的我,开心地招呼外公坐下,还学着母亲的样子对他说:“外公,您还没吃早饭吧,我烧给您吃。”外公笑着摆摆手,把满满一袋子的鱼倒入水池里,便急匆匆地赶去其他姨娘家了。看着外公渐行渐远的背影,身形佝偻、脚步蹒跚,每一步都迈得艰难。他背上驮着的,是对子孙们无尽的牵挂和沉甸甸的、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爱。那一刻,我幼小的心灵里有一股暖流油然而生,外公的背影在我的脑海里越嵌越深。直至外公去世多年后,睡梦里的我还多次与那个熟悉的背影相见。他依旧拎着鱼,时不时回头招呼我赶紧回家,大概是要把鱼都送完才能歇息吧。
记忆里,母亲继承了外公对鱼的喜爱,红烧鱼更是她的拿手好菜。灶台旁,她熟练地将鱼洗净、划刀,放入热油锅中,“刺啦”一声,鱼身迅速被金黄的色泽包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接着,加入葱、姜、蒜、酱油、料酒等调料,再倒入适量清水,盖上锅盖小火慢炖。汤汁在锅里咕噜咕噜地翻滚着,浓郁的香味弥漫整个屋子。母亲对我说:“我喜欢鱼,不仅是为了解馋,更是一种习惯,有从小到大的经历,还有对娘家的深深眷恋。”母亲的言语对我触动很大。结婚后,我把婆家的西瓜酱带回了母亲家。母亲尝试着用西瓜酱做鱼,没想到竟碰撞出奇妙的美味。锅中倒入菜籽油,将葱、姜和西瓜酱一同放入翻炒出香味,加水煮沸,放入适量调料,将鱼下锅,从锅底升腾的气泡将西瓜酱的醇厚香甜与鱼肉的鲜美嫩滑完美融合。装入盘中的红烧鱼色泽红亮诱人、香味勾人馋虫,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一家人围桌而坐,品尝着这道特别的红烧鱼,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温馨的氛围将每个人包围。
对外公来说,鱼是他养家糊口的生计,是给予子女的生活保障;对母亲来说,鱼是童年的珍贵回忆,是家的味道自然延续;而于我而言,鱼是一条无形的亲情纽带,承载着祖辈、父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充满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一道红烧鱼,游过了三代人的生活,传递着温暖亲情。它是家人寄予的浓浓关爱,是时光留下的珍贵馈赠,愿这份爱在岁月的长河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