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经开区风采

经开区检察院:打造文化品牌 推动检察履职

■通讯员 许一欣

本报讯 近年来,淮安经开区检察院打造富有特色的“开·创”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与检察工作的契合点,赋予检察文化独特的地域魅力,着力推动文化育检、文化润检、文化强检,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化育检,凝聚人心增强合力。立足检察工作实际,打造富有特色的“开·创”文化品牌(取“开检·创先”之意),通过六大特色子品牌激活队伍内生动力。“开·创·风”依托检察文化中心、主题连廊及线上平台,聚焦身边榜样、典型事迹,让敬业风采可感可知;“开·创·汇”以案例分享会、业务小课堂等活动为载体,为干警搭建能力展示、经验交流的成长舞台;“开·创·享”通过研讨、阅读沙龙、好书分享等形式,推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提升干警的思辨与专业能力;“开·创·思”借助公众号、内网专栏刊发干警办案札记、心得体会,鼓励抒发心声,让职业感悟沉淀升华;“开·创·微”以“小案普法”“以案说法”为抓手,结合警示教育、案例剖析,于细微处传递法治理念、筑牢思想防线;“开·创·旅”常态化开展团建队建、素能拓展活动,在协作互动中凝聚向心力。凭借鲜明的文化特色与扎实的工作成效,该院已连续四年获评全国检察宣传先进集体。

文化润检,锤炼本领提升能力。依托检察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系列活动。建设“检护企航智慧办公室”,融合远程提讯系统、“检易达”平台以及新开发企业地图分布、企业相关数据查询等功能,借力数字检察赋能护企专项行动,构建异地大数据企业第三方监管模式,被最高检工作指引收录。建设“法结”“心结”双解工作站,整合全院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公开听证、人民调解、值班律师作用,综合开展“民转刑”案件诉前调解、民事监督调解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推动80余件案件结案。为青年干警制定“开·创训练营”3年实施方案,针对法律文书制作、出庭、宣传总结、释法说理、调研、组织、实务研究、授课等八种能力提升开展练兵,进一步夯实履职基础。近年来,该院共培育12名省院人才库成员、4名全省业务竞赛标兵能手,3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或优秀案件,1个计划书被最高检工作指引作为样本收录,1件案件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典型案件。

文化强检,赋能发展彰显担当。将理论研究作为队伍素能提升的重要抓手,跨部门组建课题组开展调研,邀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学者来院授课,探究司法办案更优方式和内在价值。设立检察文化中心,最大限度发挥“法研社”“职工书屋”等作用,助力干警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干警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守护群众合法权益中发挥先锋作用。成立“检察官讲师团”,安排标兵能手、业务骨干上讲台分享办案心得和先进经验,实现资源、知识共享,加大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挖掘,分类建立岗位能手库,充分发掘干警能办案、能说、能写等不同方面的特长。近年来,该院完成省检察院课题研究4个,49个研究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论文被《人民检察》期刊评为年度优秀文章。先后有9人在全国、全省业务竞赛中获奖或被评为检察业务专门型人才,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省守正有为检察人”“五一巾帼能手”等先进典型。

2025-08-15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79619.html 1 3 经开区检察院:打造文化品牌 推动检察履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