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按照“无感、无痕、无形”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执法,通过视频监控、自动巡查、智能预警等远程方式,实现在线即时监督监测,压减入企检查次数。
后端——建立健全事后督导服务和整改核查机制,督促免罚减罚经营主体及时纠正违法行为。鼓励建立轻微违法依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采用罚款形式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企业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优化罚款决定延期、分期履行制度,减轻罚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轻罚”并不等于“免责”。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受到免罚轻罚后,执法机关依然要对其运用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警示告诫、规劝提醒等方式,加大指导力度,责令其纠正。此外,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我市严格依法执法,当罚则罚。对于拒不改正或者改正后短期内再次违法的,依法严肃查处、从重处罚并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增强企业守法责任意识。
守法,同样针对执法主体。淮安不断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明确无资格不得检查,明确行政检查主体,主动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无依据不得检查,清理并公布行政检查事项,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无计划不得检查,行政执法主体要精准制订年度检查计划,并向社会公布;无审批不得检查,入企检查需向企业出示相关文书或表单。同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对违反相关规定乱检查乱罚款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责令改正。
变“事后惩戒”为“事前预防”,用“容错空间”激活“内生动力”。淮安将持续宣贯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理念,提升执法效率和质量,让企业轻装上阵,助经济加速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