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花街

登长城有感 ■肖凡

立冬,傍晚,八达岭。

我去赴一个沉默的约会。

路是陡峭的,石阶被时光和脚步打磨得温润。伸手抚摸城墙,粗砺的触感,像直接握住了历史风干的脉搏。这并非死去的化石,而是沉默的、仍在呼吸的庞大生命。

风在雉堞间回旋,自成腔调。那声音,初听是空寂,再听便有了内容。耳畔传来遥远的回响:戍卒踏过的足音,寒夜刁斗的颤鸣,商队驼铃慢摇的节奏。最终都沉入砖石,化为无尽的沉默。

于是,我明白了。

长城,是一部无字的史记。

群峰为卷,烽燧为目,一代代人的骨血与智慧,撰写着关于“守护”的永恒命题。作为后来的读史人,我行走在这行蜿蜒两万里的坚硬文字间,能领悟的,不过寥寥数语。

过往的书写者们,是如此磅礴的集合,那些无名的工匠和兵卒,生命早已化作泥土,但他们聚沙成塔的信念、水滴石穿的耐心,却在此地凝结为不朽。

攀登,成为一种仪式。脚步愈发沉重,呼吸愈发深长,心却愈发轻盈。那传说中的孟姜女,之所以能撼动这坚实的墙体,或许正在于,这由亿万个体意志铸就的伟大,其深处,依然为每一个微小的悲欢保留着共鸣的孔隙。

及至高处,凭垣远眺。山河苍茫,天地壮阔。长城如一道静默的闪电,凝固于北地的山脊。此刻,它作为壁垒的实用意义早已交付给历史,而作为精神象征的光辉,正普照今人。不再划分“内”与“外”,而是连接“古”与“今”。它让每一个行至此处的人,都能清晰地感知到自身血脉的源头。

长城,是我追寻的一处精神原点。它说,所有浮世的喧嚣与个人的彷徨,终将在这千年的沉稳面前,找到各自的归处。它给予我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种沉静。

下山时,暮色四合。回望处,长城已与山脉融为一体,仿佛它本就是从大地生长而出。

我转身离去,带走的并非了悟,而是无声的嘱托。那嘱托沉甸甸的,不是负担,而是根。

我,亦是书写者。

我们,都是书写者。

2025-11-13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84732.html 1 3 登长城有感 ■肖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