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成长、渐渐地成熟、渐渐地变老……
回眸来时路,从偏僻落后的塘河堆到乡镇,再到淮安,做梦都没有想到,白了头、弯了腰之时,竟然在省城南京安了家。
霓虹灯闪烁映照夜空,车流如织织就金色星河,高楼大厦诉说着繁华,街角绿意谱写着城市新篇。
一砖一瓦皆故事,一街一巷总关情。历史的痕迹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成了省城南京独特的风景。
在农村生活大半辈子的我,对都市生活很不适应,满眼的陌生,落伍的不便,觉得无论如何也难以融入其中,总觉得不像是我的家,尽管享受着诗与远方,心中却只有家与故乡。
熟悉的天空、不便的泥泞、湍急的河水、广袤的田地……塘河堆珍藏着我童年的快乐、少年的艰辛、成年的奋斗和老年的乡愁。
童年时,我所在的生产队有上百户人家,大家都住在塘河堆上,分为东庄、中庄和西庄。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里,我和小伙伴在塘河堆上尽情嬉戏。
捉迷藏是我们最爱的游戏。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着村庄的每个角落,我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房前屋后的草堆、猪圈、厕所等处东躲西藏、追逐嬉戏,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个夜晚。
塘河是我们最爱的“浴场”。夏日午后,太阳把河水晒得温热,河边柳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我们从树上一个接着一个跳入水中,晶莹剔透的水花此起彼伏,阳光穿透水雾折射出五彩的光晕。
接着,一场水战马上展开。水枪喷射的水流如雨点般密集,在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一双双小手捧起河水泼向对方,形成一片朦胧的水雾。大家一边尖叫着躲避,一边大笑着还击,那情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虽然童年时光已经远去,但关于捉迷藏的记忆和打水仗的快乐却永远留在我的心底。每每想起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景,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童年最好的怀念。
塘河河面宽阔、水质浑浊,夏季河水汹涌,冬季河水潺潺。它是两岸百姓的母亲河。在我的记忆中,从读小学高年级起,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塘河里挑水,装满一缸后加入明矾,缸里的水很快清澈见底。
塘河边没有台阶,挑水时必须光着脚深深踩进泥土里,以防止滑倒,有时踩到碎石等尖锐物体,脚上顿时流出鲜血。每每遇此,我总是痛并快乐着,因为我既为父母减轻了负担,也为弟弟妹妹树立了榜样。
读初中时,母亲经常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到一河之隔的邻镇割牛草。由于塘河水面很宽,为了不绕路,母亲发挥自己水性好的优势,经常带着我和妹妹拖着草篓直接渡河。塘河的水哗哗流淌,母亲时而推我一把,时而拽妹妹一把,就这样游过了河。当时,我不知道母亲怎么会有使不完的劲。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爱的力量。
生产队的打谷场在塘河堆上。每到收获季节,人们要把稻把、麦把运到打谷场上,运送方式很原始,但也很便捷,那就是肩扛。
圆圆的叉柄,上百米的距离,150斤以上的重量,对于身材高大的同龄人来说,似乎不太吃力,而对于身材矮小的我来说,每一趟都很吃力,不仅汗流浃背,还把肩膀磨出了血。
当年,生产队里高中毕业生很少,可以算是知识分子了。而我虽然是高中毕业生,但并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我当时感到特别迷茫,甚至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家住塘河堆的男劳力,罱泥是必须学会的农活,只有这样才能拿到高工分。在人民公社时期,化肥紧缺,罱泥积肥成了农忙后的固定动作,以此给庄稼补充有机肥。
罱泥既需要体力,也需要技巧。罱子是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农具,必须利用好这一原理和惯性知识,依靠巧劲,一气呵成。我开始学习罱泥时,浑身酸疼。后来,经过不断摸索,我把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每次都能获得高工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塘河里的鱼虾很多。每到秋季,人们在河边插入一些木桩,然后将树枝固定在木桩上,制成“鱼捂子”。,到春节前,人们用篱笆围好“鱼捂子”,拔掉木桩,清理树枝,再用罱子捕鱼,期间不需要喂养。
各家“鱼捂子”中鱼的数量多少,取决于河堆的弯度,凹处鱼多,凸处鱼少。我家的“鱼捂子”正好处在凹处,每年可捕鱼三四百斤。当时,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我家住在塘河堆上,是一座四合院,在当时并不多见。每当有人路过时,总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后来,由于塘河疏浚,我家搬离了塘河堆。当时,在每间房屋仅给40元拆迁费的情况下,父亲作为一名退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毅然决然选择服从大局。正是父亲的以身作则,促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随后,我家的房屋面积越来越小,四合院成了历史。
1977年,为了跳出农门,我在煤油灯下挑灯夜战。母亲一再提醒我注意安全,不能引发火灾。她说:“我们家不能再经受折腾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我顺利通过了预考、复考、体检,结果最终却未能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来,我打听得知,原来有人举报我外祖父是顽保长,大舅是还乡团头子。
我知道这是事实,但我也知道,他们去世很早,对我的三观形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好在第二年政策放宽了,我终于离开塘河堆上的茅草屋,成为一名在编人员。
夜深露重,思乡更切。世界虽然广阔无垠,但唯有家乡能给予我最深的感动和安慰。愿这份情感随着初秋的微风,传到生我养我的老家——塘河堆上那最耀眼、最有意义、最值得怀念的四合院里。
塘河、塘河堆、塘河堆上的人……这些家乡的记忆,如同一张珍藏的老照片,珍贵且清晰,家乡的那份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