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花街

《北上》:轻启我与历史的对话 ■李薇

作为一名从南京来淮安求学的大二学生,初到淮安时,我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便是那条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运河的水流平缓而深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虽曾听闻运河的历史,但直到观看了电视剧《北上》,我才真正感受到这条水道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力量与情感厚度。它不仅是地理的坐标,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我在这座城市求学期间逐渐融入其中的精神纽带。

运河最开始对我来说只是地图上的一条线、一个符号。它不如长江那样波澜壮阔,也不似秦淮河那般浪漫诗意,却以一种低调而持久的方式存在着。直到某天,我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在傍晚时分沿着运河散步,看见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岸边有几艘小船静静地停泊,下班后的淮安人在两岸漫步。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宁静与厚重。《北上》这部电视剧将这种感受放大了。影片中的运河不仅是背景,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运河在不同年代、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中的不同面貌。当我看到银幕上运河的波纹与现实中我每天经过的那一段水道重合时,那种熟悉感与陌生感交织的复杂情绪瞬间涌上心头。原来,运河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我未曾用心去感受。

在《北上》中,我发现运河不仅是淮安的标志,更是淮安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影片中,淮安作为运河上的重要节点,承载了无数商贾、文人、船工的梦想与故事。而这座城市的兴衰,也与运河的命运息息相关,我逐渐感受到运河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无论是老街的古建筑,还是运河岸边的茶馆、码头等,都透露出一种历史的韵味。淮安人的生活节奏似乎也与运河的流动相契合,缓慢而从容。这种生活态度让我这个“外地人”也逐渐放慢脚步,去感受这座运河城市的独特魅力。

《北上》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运河,也让我开始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影片中,运河见证了古代的繁荣与近代的衰落,也见证了现代社会的复苏与新生。作为一名00后,在屏幕上看到运河两岸的时代变迁时,我恍然感悟,历史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片中的主角团在运河边长大,他们的成长历程让我有很特别的感触。作为一个在省会城市长大的孩子,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便利与繁华,但当我看到他们在运河上谋生、奋斗的故事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与历史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的生活看似与运河无关,但其实,运河所承载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中。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不仅有责任去了解历史,更应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我想这也是《北上》想向我们传达的。

我总喜欢在陷入负面情绪时去运河边走走,运河总是能让我找到内心的平静。而《北上》的播出,让我对运河的情感更加深刻。它不再只是一条水道,而是一个承载记忆与情感的空间。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老船工用手摸着河岸的石头,眼中流露出对运河的深厚情感。这让我想起自己每次路过运河时,总会在岸边驻足片刻,感受水流的声音与河风吹过的温度。这种细微的体验,或许就是运河与我之间最真实的联系。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

《北上》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当运河申遗成功,改造后的石码头焕然一新,北上的游子们带着都市淬炼的智识与阅历,再次回到运河之畔。回到花街的马思艺与陈睿携手拼凑出花街六家人跨越世纪的家族故事,谢望和牵着身患重病的夏凤华走向婚姻登记处,邵星池将热气腾腾的阳春面端到临终的父亲面前。运河儿女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成长,以及他们对运河精神的传承与守护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北上》中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奋斗,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在新时代的位置与责任。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为未来注入更多的力量。正如影片所展现的那样,运河的深情回响,始终激励着我们前行。

2025-03-27 2 2 淮海晚报 content_269298.html 1 3 《北上》:轻启我与历史的对话 ■李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