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思雨
从脑动脉瘤破裂命悬一线,到亲自到医院表达谢意,刘女士(化姓)用一年时间走完重生之路——去年11月21日,突如其来的脑动脉瘤破裂,让她轰然倒下,不省人事;今年11月21日,她在丈夫的陪伴下,带着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走进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一场“生命汇报”。
生死竞速,积极救治
“去年的今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感谢信的开头,笔触沉重。上一秒还是岁月静好,下一秒已是生死边缘。去年11月21日,刘女士突发神经外科最凶险的急症——脑动脉瘤破裂,被送至市二院。该院神经外科团队积极救治,一场与“死神”的极限竞速在无影灯下展开。历时7个小时,破裂点被成功处理,刘女士的生命体征渐趋平稳。
此次手术取得成功,不仅因为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术,还源于神经外科过硬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在市二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郑金玉的带领下,科室大力发展介入栓塞、神经内镜等技术,为抢救生命提供了强大支撑。在那段最关键的日子里,郑金玉几乎夜夜到病房观察病情。这份敬业与坚守,让刘女士及家属十分感动。
陈中俊作为主刀医生,不仅是技术的掌控者,还是细节的“守护神”。刘女士在信中写道:“术后,您来看我,总是轻轻掀开纱布看伤口,再用听诊器仔细听。那份专注,让守在床边的家人特别安心。这份恩情,我们全家会记一辈子。”这份严谨与专注,是患者康复的基石。
倪洪早医师以无尽的耐心成为家属与冰冷医学术语之间最温暖的桥梁。“一天问您好几遍,您从不嫌烦。听完您的解释,心里就踏实了。”刘女士说,他的每一次解释,像一缕阳光,驱散了患者心头的阴云。
护士长文成才带领的护理团队,则是生命最温柔的守护者。“刘阿姨,要坚持住,我们都陪着您呢。”在刘女士意识模糊时,副护士长郑红艳的鼓励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康复之路,点亮希望
在神经外科治疗两个多月后,刘女士转至市二院厦门路院区,踏上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在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李雪静及其团队的帮助下,刘女士克服内心的恐惧,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学步”。“从抬不起一根手指,到现在能自己吃饭、走路,每一步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与心血。”“我想放弃的时候,他们总是鼓励我。”……康复路上的点点滴滴,刘女士都铭记在心。
感恩归来,纸短情长
信中,一个个暖心的细节被重新提及,一个个曾经陌生的名字被深情铭记。“你们不仅救了我,还救了我们整个家。”刘女士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现在,每天晚上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这种平凡的幸福,是你们赐予的。”
这封感谢信记录的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医疗救援,还是一场关于生命尊严、坚定信念与人间大爱的“双向奔赴”。千言万语,终是纸短情长。能够创造重生的奇迹,源于市二院医护人员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及对生命的敬畏与温情守护。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让患者脸上重新绽放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