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要闻

淮安:织密养老保障网 托起幸福“夕阳红”

编者按 养老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与百姓福祉的“国之大事”。“十四五”期间,全市上下有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政策支撑,提升服务质效,持续擦亮“安老淮上”品牌。今天是重阳节,本报推出“安老淮上 幸福长长”专栏,系统报道我市“十四五”期间老龄工作的亮点举措,绘就淮安老人幸福养老宜居图景。

■记 者 杨丹丹 通讯员 王 淼

近日,清江浦区居民徐爷爷接受了淮安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上门服务。“服务人员专业又细致,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家属陈奶奶说。

70岁的徐爷爷因病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陈奶奶坦言,子女平时忙于工作,自己年纪又大了,照顾起来力不从心。近期,陈奶奶从社区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失能老人可以申请长期护理险,便第一时间为徐爷爷申请,经过评估复核,徐爷爷顺利成为享受长护险护理服务的参保人员。每月10次不少于15小时的免费上门服务,让老人得到了更周到、专业的照料。

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关键制度安排。“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补充养老保险为辅助、个人养老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兜底保障水平,真正推动“养老”变“颐老”。

养老保险水平稳步提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增至每人每月248元,人均待遇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市9个县区60个村集体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集体补助试点,累计补助1.64万人次。兜牢特殊困难群众社会保障底线,近5年共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27.88万人次,实现参保登记、代缴保费、享受待遇“三个100%”。

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基本医保实行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将老年人常见的白内障、泪道阻塞、翼状胬肉、睑内翻、睑外翻等五类手术治疗纳入日间手术管理和结算,减轻老年患者医疗负担。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已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设有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8个、评估机构7家、护理机构101家,3300余名老年人享受长护险护理服务,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家庭负担。鼓励开发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新增承保老年人约30万人。

救助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城乡低保标准调增至每人每月733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执行,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三档分别调整至上年度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0%、15%、5%,保障标准为历年之最。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9万人次,为1.4万名老年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为542户困境妇儿家庭提供微关爱服务,特殊困难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025-10-29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83782.html 1 3 淮安:织密养老保障网 托起幸福“夕阳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