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怡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厘清基层党建助力社区治理的生成逻辑,是探讨有效治理社区的重要前提。
历史逻辑:革命历史经验的传承演进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使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需要,1927年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同志就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对队伍进行改编,在班、排建立党小组,在连以上设党代表。这使得党的政治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组织力大大加强。后来,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重提“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要求全党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局面。以基层党建助力社区治理,正是对这一革命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固本之策,不仅实现了党建工作重心的有效下移,更构建起党组织价值链条的延伸机制,为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理论逻辑:党的创新理论的题中之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具体而言,需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三种功能。 发挥思想引领功能。基层党组织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平台载体开展学习活动,形成常态化学习、制度化落实的良性循环,确保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践动能。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明白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利与责任,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实践,最终凝聚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识。 发挥实践引领功能。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具体场景,就要拓展利益表达的途径,由传统的管理型党组织向服务型党组织转变,解决社会力量的参与渠道问题。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是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社区建设就是以社区为平台,以居民自治为导向,通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反映社区内居民的共同意见和共同需要,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发挥社区资源整合功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基层党组织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能有效发挥党领导基层治理的组织优势,切实加大党对基层组织和力量的整合与引领力度。党建引领社区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以系统观念为指引,核心在于破除传统治理中各资源主体间的利益壁垒,筑牢资源整合的共同价值根基,搭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让各类资源在服务社区治理整体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协同增效。
价值逻辑: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层党建如何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社区治理,是富于价值内涵的时代课题。 基层党建助力社区治理,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彰显基层党建成效。具体而言,要了解居民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从“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中切实感受到治理温度;要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要以群众满意度为检验标准,做到治理成效由群众说了算,真正实现“治理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作者为恩来干部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