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社会

刘老庄连:铁血荣光辉映前进方向

■陈 隽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阅兵式上,当刘老庄连的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每一位淮安人都由衷地感到自豪与感动。这支英雄连队的战旗不仅承载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更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符号。

1943年春天,中国的抗日战争仍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经过数年的拉锯,中国抗战力量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敌后战场上,新四军和八路军在华中、华北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和消灭大量日军的兵力。为了打击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日军在华中的“扫荡”行动越发频繁,企图通过“蚕食”的方式逐步瓦解抗日力量。

刘老庄所在的淮阴县,地处苏北平原,既是日伪军反复进攻的要地,也是新四军坚持抗战的重要根据地。1943年3月,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18日,日伪军16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白思才在战斗中失去了左臂,鲜血染红了半边身子,用仅剩的右手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从拂晓到黄昏,官兵们子弹耗尽后,以刺刀、枪托与敌搏斗,最终全部壮烈殉国。

《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了这场战斗,将其作为典范加以宣传。在极为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刘老庄连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成为激励人们继续战斗的重要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刘老庄连的事迹被写入历史教材,拍成电影,人们把八十二烈士视为中华民族抵御侵略、英勇牺牲的典型代表。

刘老庄连的战士们依靠简陋的武器、凭借坚定的信念与日伪军殊死搏斗,充分展现了新四军将士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留下了悲壮而光辉的一页。当年战斗结束后,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4连迅速重建,连队番号延续至今。每个新兵入连时,都会获得一个延续自烈士的编号。新的刘老庄连战士,从83号到如今的6673号,是82年来刘老庄连官兵赓续的忠魂血脉。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首次举行了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大阅兵。八十二烈士用生命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他们的鲜血汇入民族独立的长河,成为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象征。中国人民从未忘记这段历史,更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雄。

今天的中国,已经有能力、有信心捍卫和平,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这种跨越历史的承接,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奋起、在和平中自强的精神脉络。这种脉络不仅是往昔的追忆,更是现实的启迪,提醒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同时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强大动力。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2025-09-15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81546.html 1 3 刘老庄连:铁血荣光辉映前进方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