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 彤
在涟水县城西南部,一片45.08平方公里的“纺锤形”热土——保滩街道,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串联起涟水与淮安市区的协同发展。近年来,保滩街道通过夯实产业根基、整治生态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等务实举措,努力绘就新时代城乡融合的壮美画卷。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保滩街道深谙“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精心布局“一轴两带”特色经济圈,筑牢城乡融合经济根基。
现代农业焕发新机。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周集“五黑”、喻集大葱等品牌农产品稳住“米袋子”“菜篮子”;“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有效链接安东控股等龙头企业,年销售优质农产品300吨;电商赋能、传统作坊升级,让土特产身价倍增。
农旅融合激活田园经济。闲置农房变身民宿、乡咖等新消费场景;童话森林、璞趣园等休闲项目串珠成链;“老周说媒”、龙虾美食节等特色活动年吸客30万人,周集村农旅模式两次被央视报道。
工业反哺增添动能。十堡、周集两大工业园集聚76家企业,建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提供就业岗位1900余个;创新“村企联建”机制,优化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延伸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工农协同发展步履坚实。
描绘生态宜居画卷
保滩街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乡面貌,描绘出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画卷。
在环境整治方面,街道多措并举:运用卫星图精准定位整治点位,开展“村庄清洁日”全民参与活动,创新实施“积分制”激励机制,持续推进“双月攻坚”专项行动。经过系统治理,累计清理河道7.8公里,规范处理各类垃圾8000吨,各村废弃建筑清理率超80%,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街道投入3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辖区内小区、公园、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目前,7个居民小区已全部实现专业化或托底式物业管理,达到“四有”标准全覆盖。同时,精心打造集休闲、交流、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新建道路畅通出行网络,安装太阳能路灯照亮居民回家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便利与舒适。
构筑民生幸福家园
保滩街道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便民服务中心13个综合服务窗口年均办理事项超2000件。通过智能叫号系统、免费Wi-Fi覆盖、无障碍通道建设等硬件升级,构建起“零压力”办事环境,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养老模式创新突破。周集村“低龄助高龄”互助养老服务队持续壮大;在县民政局支持下,建成多功能互助养老睦邻点,集成理发室、阅览区、健身区等10个功能板块,让农村老人实现“家门口”的品质养老。
教育保障全面升级。2025年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600万元用于保滩小学体育馆建设,同步设立15万元大学生助学基金。开展“爱心陪读”计划,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标准化学习室,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多元化服务,有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