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苏
物质丰富,手头宽裕,但修修补补的事难以避免。新买的包,拆封时没注意,线头钻进拉链里,拉链卡住,用力过大,拉链头脱落了。懊恼、心疼,新包啊,弃之可惜。去商店调换,明显的人为因素,商家不会同意调换,去也白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理。
晓苏今天就遇到这样的事。
淮师附小前门口有几棵梧桐树,树干粗如斗,树冠遮天,晴天遮阳,雨天挡雨,树下摆有修车、修鞋、配钥匙、卖冷饮的摊位。晓苏居住的小区靠近这里,路过时看到几个摊位的生意都不错,想是靠近学校的缘故,家长送孩子上学,有需要修理的顺便带过来,省时间,省跑路,一举两得。
晓苏拿包下楼,往修鞋摊走去。修鞋者是个小伙子,大眼,偏瘦,虽然坐着,也能看出身高在175厘米以上。见有顾客径直走来,他停下手里的活,眼睛亮亮地看过来。来到跟前,晓苏指了指拉链,用懊恼的口吻陈述事由。小伙子将手在衣服上擦几下,接过包看一看,安慰晓苏说没什么。小伙子撤下膝上的粗布和鞋子,换上一块较为干净的布,打开工具箱,拿出几件工具,外科医生似的忙活起来,须臾之间,拉链头进入原位,拉链修好了。晓苏接过包,仔细看,看不出修理痕迹;捏住拉链头,小心翼翼地拉一拉,拉链是好的。晓苏说一声:“谢谢。”拿出手机,准备扫码付钱。小伙子摇手说:“举手之劳。”意思是不要钱。晓苏执意给,小伙子竖起食指,象征性地收了一元钱。晓苏心存感激,付钱后没有离开,站到一旁,看小伙子修鞋。
小伙子继续修理鞋子。是一双运动鞋,半新,鞋底有一处裂开,一番处理后用胶水粘合。鞋子的主人坐在一旁等候,看来也是送孩子上学,顺道来此的。晓苏穿过这款运动鞋,后来扔掉了。扔掉的原因是年久日长,有几处脱胶。那时不知脱胶可以修补,如果知道是不会扔掉的。这款运动鞋轻便、熨帖,穿上仿佛黏在脚上,适合登山远足,穿过的人都喜欢。
鞋子修好,那人穿在脚上,前看后看,看得出很是满意,付款后走了。
暂时没有人来,小伙子没有闲着,打开柜门,拿出几双待修的鞋子。晓苏挨个看,有男式,有女式,皮鞋居多,有破裂的,也有鞋底磨薄需要打掌的。小伙子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根据需要,或缝纫、或胶合,不多一会儿,修好一双鞋。
小伙子坐久了,大概有些累了,伸一伸胳膊,拿下膝上的粗布,用手轻轻拍打左腿,很舒服的样子。晓苏看着小伙子的手,又看着小伙子的腿和脚,这一看就有了发现——小伙子的左脚有残疾!
小伙子停止拍打,将腿收回来,手撑膝盖,使出全身的力,慢慢地站立起来。想如厕了,小伙子左右看一看,这才一瘸一拐地向公厕走去。
看着他的背影,晓苏想:小伙子的脚有残疾,不那么稳,但手是健康的,他用健康的手为他人助力、助跑。换一个角度看,小伙子的脚又是健康的——那一双双经他的手修补过的鞋子,无不承载着他远行的梦想。鞋子主人所到之处,何尝不是小伙子的抵达之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