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双链”同频共振 奏响创新“和声”

——探寻淮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之路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朱华伟 王小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并指明其中一个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在当今经济发展浪潮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唯有深度融合,才能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淮安坚持以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培育壮大“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打造科创企业集群、加强科技资源招引、提升创新生态浓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积极向新兴工业强市迈进。在2024年省对市高质量考核中,淮安研发投入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有效期高企数、技术合同交易额增幅位列Ⅲ类地区第一,全市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

企业创新——

深耕技术,铸就产业“新脊梁”

在淮安,有一家企业凭借一台“色谱仪”设备,不仅在国内市场稳居第一,还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垄断。这家企业就是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持续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主持开发中国第一台自主产权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研发中国首台商用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推出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蛋白纯化系统、动态压缩柱、工业制备级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系统等多个产品,率先突破行业技术封锁,打破国际垄断格局。近三年,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汉邦科技董事长张大兵说。

唯有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增强科技竞争力和引领力,从而赢得发展主动权。汉邦科技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与中科院大化所、东南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打通科研院所上游科技资源,提升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链接效能。近五年,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00余项、授权专利81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登记软件著作权35件,在国内同行中遥遥领先。

“从科技创新走向产业创新,要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肠梗阻’,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由0到1’的科技成果原创性突破和‘由1到N’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力求实现‘1+1>2’的聚变效应。”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青说,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才能铸就产业“新脊梁”。

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淮安不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内生动力,还积极向改革要动能,挖掘政策潜力。2024年以来,淮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推出《关于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若干政策》,(下转A4版)

2025-04-14 ——探寻淮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之路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70698.html 1 3 “双链”同频共振 奏响创新“和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