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纳入各地、各行业党委走访慰问范围;设立全市“暖‘新’关爱基金”。深化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督促平台企业按规定为新就业群体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鼓励企业购买补充商业保险,持续推进基层快递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成立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中心,在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驿站)设立2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红律护新”团队。完善新就业群体社保政策。鼓励新就业群体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促进学历技能提升。依托淮安开放大学、在淮高职院校等建立“小哥学院”,组织开展快递、网约配送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建好市快递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平台。提供就业创业支持。探索开展新就业群体点单式培训,举办新就业群体系列专场招聘会,为有创业意愿的新就业群体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便利服务。
此外,我市将加强新就业群体子女关爱保护,利用“淮新驿站”“青年之家”等阵地,开设爱心暑托班,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新就业群体子女活动;探索建立骑手交通违章数据通报制度,推动平台“奖优罚劣”;组建以新就业群体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参与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探索新就业群体融入治理效果量化机制,持续推进面向新就业群体招聘社会工作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