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吴家婧
通 讯 员 李烨顺
本报讯 昨日上午8时许,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里,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在悄然进行。
采集室内,市住建局市政中心公用科科员邱炎平卧在床上,双臂分别连接着采血导管,血液从他的右臂缓缓流出,经过分离机的循环过滤,造血干细胞被一点点收集,余下的血液又缓缓输回左臂。
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约五个半小时,下午1点58分,274毫升造血干细胞顺利完成采集,随后,这袋“生命种子”以最快速度送往北京一家医院,为远方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我市第69例、全省第157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完成。
据了解,3月26日,邱炎便入院开始为期5天的捐献前准备工作。他每天早晚都需要注射“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总体感觉还好,几乎没什么不适反应,偶尔会有轻微酸痛。”他说。
当天,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邱炎送来了被捐献者手写的感谢信,看着对方真挚的话语,他的眼眶微微湿润了。“本来还有点紧张,看了患者送来的感谢信,想到这些造血干细胞能救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觉得很值。”他说。
“邱炎的善举展现了干部职工的社会担当,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当天,市住建局市政中心、市红十字会、清江浦区红十字会等单位的领导专程来到医院,向邱炎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嘱咐他好好休息,并送上捐献证书、鲜花和慰问品。邱炎的父母也从洪泽区赶到医院陪伴他、鼓励他。
邱炎的爱心之路始于2011年,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他第一次走进献血车,至今已累计献血16次、共6300毫升。2021年,他申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邱炎说:“目前,全国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并不算多,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更充分地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和意义,让更多血液病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