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的确,仔细阅读首期《淮海报》,可以发现其版式设计、报道内容、行文风格皆与《人民报》一脉相承。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知悉,当时的国际形势、国内状况依然处在“紧张时局面下”,淮海区敌伪猖獗。《淮海报》一面搜集事实证据揭露日寇伪匪罪行,一面及时报道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以及淮海区乃至国内抗战态势,特别是通报最新战果,以振奋民众士气,坚定胜利信心。
比如,首期《淮海报》第一版转载刊发新华社电讯《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胜利结束 通过重要议案及宣言》,带来了“号召组织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义勇纵队,用大会名义通电全世界呼吁援助中苏”的好消息。第二版转载刊发新华社电讯《在红军坚强抵抗下 德军图死力挣扎》,报道了加里宁图拉战况的激烈,德机袭莫斯科遭重创。
战斗紧张持续,敌寇汉奸的滔天恶行也没有止息。在首期第一版,《淮海报》转载新华社电讯《敌寇残酷扫荡晋察冀 屠杀强奸恶绝人寰》,记录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野蛮”。报道中说,敌寇兽蹄所至,一草一木一针一线悉被扫灭,轮奸孕妇后剖开腹部将胎儿高挂树梢……
岁月可以泛黄薄脆的报纸,却无法抹去这些被白纸黑字镌刻在历史深处的血淋淋的史实。当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正是这些带血的文字,以无声的方式痛诉着日寇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除此以外,首期《淮海报》第三版上,来自宿迁的报道《敌伪勒索抢掠 吸尽人民膏血》,让我们真实感受到当时淮海区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苦难。彼时,伪政府方面已决定在徐州建筑华丽的铜山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并要求该公署的建筑费由铜山区所属各县摊派,仅仅是宿迁一县,就被摊派了22万元新票,合值现币600余万元。
通过搜寻资料,我们了解到,首期《淮海报》第三版刊登的民众来信《周法乾的魔手》中提到的周法乾,是当时横行乡里、恶贯满盈的一个伪军头目。这封民众来信清楚地写道,“自从周法乾盘踞六塘乡以来,已杀掉60多个人。”周法乾更用最残酷的办法,使被杀的人受尽了活罪,“有时割断腿弯的筋、剜去眼睛,这样死了的已在三十人左右了”。
一篇篇泣血的文稿,还原出那个年代令人窒息的黑暗。但在这片似乎一望无际的黑暗中,《淮海报》编辑记者的鼓与呼,让淮海人民看到了曙光。
我们注意到,首期《淮海报》在“本报启事”中提出,该报副刊亦于当日改名为“黎明”:“黎明以前是最黑暗的时候,也是黑暗与光明最后搏斗的时候……我们现在是正在处在这样东方发白的时代……淮海区是黑暗吞噬过的一块,也是白光照耀着的一角。现在全淮海所有力量都在为着推呈光明压倒黑暗而努力。”
从启事中,我们还获知,改名伊始,《淮海报》收到了各方的撰文及题字,并陆续进行了刊登。“你是淮海人民的喉舌……你是淮海人民的指针,指示出我们斗争的方向!”“现在法西斯强盗希特勒和日本帝国主义正疯狂地进攻扫荡华中,淮海的反共亲日派谣言四起,你要以更大的勇气与精神来迎接伟大的任务。”“展开淮海新闻工作,粉碎敌寇虚伪宣传。”这一份份热烈的“表白”,展现了淮海人民对《淮海报》的喜爱、信任与期盼。《淮海报》,正是人民心中一束刺破黑暗的光。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淮海报》的当天,适逢“十月革命节”。当天出版的首期《淮海报》特别拿出两个版面,开辟了增刊“十月革命纪念专刊”,淮海区党委书记金明为此专门为专刊题字:以坚持淮海工作纪念今年十月革命节。
报道组成员:何 弦 杜勇清
周登超 吴修文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