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3·15”主题金融特刊

识假防假,守护“钱袋子”安全

■通讯员 鞠 霞

货币如同经济系统的血液,而假币则是混入循环的“病毒”,许多人在不经意间就会因收到假币而遭受损失。金融专家提醒,掌握识假防假专业知识,守护“钱袋子”安全。

一不小心收到假币

春节前夕,集市热闹非凡,市民张大妈在一个水果摊前精心挑选了水果,议价、称重后,张大妈掏出钱包付款。摊主接过百元钞票,熟练地翻动查看后,说张大妈这张百元钞票是假币。张大妈顿时傻眼,却怎么也想不起这钱怎么来的,只能无奈承受损失。

无独有偶,小王在市区经营一家便利店,一天傍晚,一位神色匆匆的顾客走进店里,选购了一些日用品后,递上一张50元纸币结账。当时店内顾客较多,小王只粗略看了一眼,便将钱收下、找零。待结束营业整理钱款时,才发现那张50元纸币有诸多可疑之处。经过仔细比对,确认是假币。

集市、小商店、夜市等现金交易频繁且环境较为嘈杂、光线不足的场所,是假币最容易“浑水摸鱼”的地方。而且不法分子的造假手段日益“高明”,一些高仿假币仅凭肉眼很难辨别,市民稍不留意就可能中招。

多举措防范假币

如何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呢?

首先,要掌握人民币的防伪特征。真币在纸张质地、水印、安全线、票面图案、色泽等方面都有精细且独特的设计。拿起纸币对着光观察,能清晰地看到水印图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安全线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变色效果;用手指触摸票面,毛主席头像、国徽、“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等部位有明显凹凸感。市民平时可以拿出家中的真币,对照银行发放的宣传资料或者网上的防伪教程,熟悉这些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现金交易时保持警惕。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现金交易,拿到纸币特别是大面额纸币,要仔细甄别,检查关键防伪点。如果对钞票真假存疑,可至银行网点交由现金从业人员鉴别。

第三,合理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消费时优先选择扫码付款、转账等方式,减少现金交易。

市民还可多关注银行网点举办的反假货币宣传活动,领取反假货币宣传资料,现场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最新的反假货币资讯。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误收假货币,应及时上缴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公安机关或办理货币存取款业务的银行,切不可心存侥幸再次使用,以免触犯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他人持有伪造、变造人民币的,或制造、贩卖假币线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共同维护人民币管理秩序和金融安全。‌

2025-03-14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68343.html 1 3 识假防假,守护“钱袋子”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