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淮安以枢纽“流量”赋能经济“增量”

■融媒体记者 叶 列

本报讯 近日,淮安港三期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黄码作业区、金湖港口物流园码头等项目全面吹响复工号角……近年来,我市以项目的高效推进促进水路运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94.66万吨,同比增长15.4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15万标箱,同比增长9.83%。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快构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建成348省道、中天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在积极作为、不等不靠的同时,我市积极向上争取,将更多交通项目纳入省政府三年滚动推进项目库,盐河、淮河等所有二级航道工程全部纳入近三年开工项目库。我市抢抓机遇窗口,全力争取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淮安机场作为唯一的中小机场入选国家智慧民航建设全流程运行场景试点。

水运是淮安乃至江苏重要的交通运输比较优势。去年以来,我市制定出台“物流成本最低”营商环境26条举措,全市水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7万标箱,继续保持全省内河首位,集装箱多式联运量突破10万标箱,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我市打造多式联运体系、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经验做法被央视报道,“物流服务进企业”创新举措得到省交通运输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范围推广。2024年,我市累计为重点企业节约社会物流成本约3亿元。

今年,我市将继续抢抓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重大机遇,加快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总投资约600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东部地区陆海联运大通道和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枢纽业态,推动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招引落户发展优势,全面增强“枢纽”耦合力、提升“营商”吸引力。

2025-02-18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66640.html 1 3 淮安以枢纽“流量”赋能经济“增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