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孔 雪
本报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淮安工业园区从“开新局”到“求突破”的跨越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打造淮安特色的专业化引擎,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地区’总体要求,锚定‘打造千亿级产业、争创国家级园区’奋斗目标,守正创新、开拓奋进,努力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为淮安更好展示‘象征意义’作出新的贡献。”淮安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崔步银说。
聚焦项目攻坚求突破,打造淮安特色专业化引擎。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千亿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实干、一年一个台阶跃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新”主导产业,精准招引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和高产值、高技术、高收益的专精特新项目,力争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90个,协议引资额超500亿元。统筹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加突出开工、竣工和实物工作量,加快推动投资30亿元以上的绿甲醇、比亚迪等在手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瞄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产业“双千亿”目标,按照“南化北新、南北联动”发展思路,推动南北片区项目布局逐步优化。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深化园区领导挂钩、职能部门挂联、服务专员挂包“三挂机制”,建立部门联动网格化服务五位一体工作机制,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