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储 君
通 讯 员 赵 娜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拥有6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历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古代先民在这里创造了无比璀璨的历史文明,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为这座名闻遐迩的古城增添了无限魅力。2024年以来,淮安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稳步推进文物工作,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成果斐然。历经沧海桑田的古老文物,如今正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聚焦加强保护与发展,让文物遗产“活起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有力推动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稳步提升。
2024年以来,淮安通过“面对面”宣传、“点对点”帮办、市县两级联动等手段,全面推进考古前置工作,全力保障全市年度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双赢”。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32个地块考古勘探工作、4个地块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工作。
为切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淮安完成全市各级普查办、普查队伍的组建,全面启动实地调查,践行“应保尽保”“全面保护”原则,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提供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558处“三普”文物点复查、71处新发现文物点调查工作,市级层面已先后举办二期“四普”业务培训班,做到市、县、镇三级普查队员全覆盖。
2024年7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浙江省绍兴市稽中遗址、江苏省盐城市盐业考古、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考古四个考古项目新进展、新成果。这是淮安考古项目首次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
聚力建设博物馆体系,让文物遗产“传下来”
近年来,淮安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完成淮阴区博物馆、淮安区两宋两河遗址博物馆、板闸遗址公园等多座博物馆新建工作,金湖县博物馆新馆、中国水工科技馆也将陆续建成开放。2024年以来,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市博物馆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