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
向云端,向云端
便打开玄妙之门
打开这幅千里江山图
是谁随手一笔
点出如黛青山
江河摆动身姿
归宿于海
道路纵横
田野挤满斑斓的方格
这温暖的人间啊
才让我心底踏实
在路上
在路上,由北而南
山是反复吟诵的散曲
北方的山身姿挺拔
嶙峋的石头
指向天空
它们是大地坚硬的骨骼
南方的山婀娜多姿
流转的眼波
千娇百媚
它们是大地温柔的内心
遇见这些山
就把自己锤炼成多情的铁
等待
与一场大雪不期而遇
寂寥的旷野
稀疏的草木
被漫天的白勾勒出一幅淡墨
铺展在细碎的光阴
细微的草木
匍匐在地下
像安静的种子
只待一场春风
就长出一幅重彩
恍惚
田野在夕阳里褪下伪装
袒露泥土的隐密
众鸟低飞
山长水阔
稻穗是酝酿已久的金黄
你没来
风却不请自来
枫树的叶子用飘忽承接
渐渐老去的季节
或许那不是老
而是无法说出的燃烧
月亮提前藏进云朵
夜色就有了从容
观自在,无我在
恍惚间,田野里只剩下了辽阔
预兆
海浪汹涌成弧线
天空暗淡成谜
掠过的水鸟
在风暴来临前抵达大地
那个男人在深夜徘徊
烟头明灭成火
他突然奔跑起来
像一只色彩斑斓的豹子
这些却毫无预兆
遇见平江路
从江北到江南
只为遇见平江路
推开一扇木门
一脚便陷入评弹
在水磨调的涟漪里
吴侬软语却荡气回肠
三尺舞台,一人就是千军
平江路不只是路
是慢下脚步的时光
沧桑老者驻足石桥
评说两千年的故事
邻家姑娘依窗而立
把江南春色绣进瞳孔
平江路的春雨自然是要下的
把屋檐和河水连起来
就是一首江南丝弦
雨中的时光逐渐褪色
褪成绢上一滴未落的墨
孤独
湍急的河流
掠过城市的边缘
白色的鸟站在枯木
雕刻成青铜
影子在水面碎裂成浪花
孤独而又倔强
柳树垂下发丝
将河流染成绿色
鸟儿,这个孤独的哲学家
垂眉闭目,在光影之中
窥探万物本源
鸽子
玻璃门吐出半片天空
徘徊的鸽子
撞在玻璃上
掉出闷响的雷
另一片天空转过来
阳光落在鸽子身上
每一片羽毛都在解冻
忧郁的瞳孔浮起星辰
春风一来
十里竖琴就响了
鸽子绕过转角
展开收拢已久的翅膀
没入天际
远方,那扇虚掩的窗户
刻满归期
鹦鹉
越是拥有灵活的舌头
越是应该表达土地上的植物
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植物
才能把根植入泥土
拥有大地的力量
这远比披上绚丽的羽毛
更有价值
门,已经关上
门,已经关上
门锁沉重如岁月
发出古铜色的光芒
你从远方泅渡而来
几重山水就有几重风雨
门,已经关上
用掌心触摸着门
触摸刻骨的往事
往事如风
风却摇晃着蓝色的花朵
门不用打开也很美好
因为我们拥有黑色的土地
土地是粗糙的也是细腻的
有时责骂我们,有时轻抚我们
它是我们啰里啰嗦的母亲
水的等待
都说望穿盈盈秋水
盈盈太小,装不下等待的重量
期盼的眼睛早已波涛汹涌
犹如大运河,无风也起浪
那是因为一艘船从此离开
已有一千年
一千年足够长久
足够云朵守候成石头
石头守候成静默的记忆
钟声到达的时候
它开始安静下来
倾听一艘船怦怦跳动的心脏
沦陷
惊雷,从天空滚落
闪电,这把利剑
割破云层
春雨连绵而下
让草木明亮
秋意上涨
惊雷和闪电
只是来势汹汹的配角
出场之后就隐藏在幕后
春雨才是主角
以水的柔软让大地沦陷
即使坚硬如石
也沦陷成泥
一只鹰飞过
夸父曾经逐日
我也一路追着落日
追进华北平原
夕阳大如车盖
把最后一丝光芒洒在村庄
庄稼已经收割
把裸露的田野献给天空
孤独的白杨树无惧刀一样的风
它们是勇士
忠诚于大地
大地是辽阔的
华北平原是辽阔的
多少年后
我仍然时时想起
一只鹰突然飞过
华北的天空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临近大海的地方
停下,等我
我从千里之外赴约
先穿过十里滩涂
精干挺拔的树木
目光警惕
守候万里流波
再跨上十里大桥
躬身而伏的桥
微微颤动
期待一场相约
太阳从海面升起
黄河逶迤而至
我却只能和她隔窗相望
一瞥便是一生
作家简介
谷昭,江苏淮安人,江苏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火是木头燃烧的花朵》,作品散见于《诗潮》《延河》《青年文摘》《青春》《黄河》《扬子晚报》《散文选刊》等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