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是生命的常态,厌倦是生活的丑态。
走过春夏秋冬,走过大半辈人生,掐指一算,再过几年将步入退休生活,复杂的心情不由涌上心头。一日,一首名为《给自己放个假》的歌曲打开了我的心绪,顿觉人生不全是荆棘丛,还有如此多美好的瞬间。
有所悟便有所行。我决定放下一切,向忙碌的生活请个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我看来,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每个人心中都有诗与远方,可以是小桥流水、烟笼人家的江南古镇,也可以是云淡风轻、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因为有梦,所以带上一颗坚毅的心出发,哪怕风雨兼程。
把梦想与希冀放进背囊,寻找那个梦寐以求的地方,有路、有歌、有目标、有梦想,一个“走”字就可以概括全部的理由。可以一个人出发,当个独行侠;可以和发小结伴而行,在山水间仰望蔚蓝的天空、轻嗅花草的芬芳;可以和驴友长驱西域、纵横戈壁,直观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与荒凉,撇开世俗的纷纷扰扰,让生命回归自然的本真;可以与爱人携手,走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聆听蝉鸣蛙叫的自然声响,毫无顾忌地呼吸着极高的负氧离子,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与无穷魅力,在落叶铺就的林荫道上展望未来,畅谈对生活、对人生、对家庭的深切感悟。
山水中蕴藏人们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情怀,由此,也成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在僻静、清幽的空间里,面对山水,人们会很快进入无我的佳境,唤醒或许已经麻木的灵魂,在其中进一步思考生命的真谛、感悟人生的高度。正如歌曲《大好河山耀中华》所体现的:“去旅游去度假,游遍海角和天涯,游出精彩人生,重拾青春绽芳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和值得珍惜的时光。向生活请个假,在片刻的宁静中享受读书之趣。《湖心亭看雪》曰:“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茫茫水天间,作者浴雪泛舟。正值初霁,粒粒飞共,虽冷,却是难得的妙镜。那雪落在西湖,成了一篇传世佳作。原来,落在西湖的雪,给了作者无穷的诗意。
此时,待炉水初沸,择一本好书,倚窗而坐,于宁静的茶室里一边从鲜活的文字营造的氛围中穿越时空感知一切;一边听得到水沸滚动的声音,犹如风从松树间吹过,带着无限的美感与诗意,清高却不傲世,淡雅却不沉沦。
一个人在安静的书屋内,抬起深埋在书中的头,正襟危坐,看桌前茶香袅袅,听窗外梧桐更兼细雨,想骤雨紧打芭蕉草木。这一刻拒绝一切外界的诱惑和纷争,虔诚地在字里行间沉思悟道,这样的感觉是惬意的。其实,对于书,并不要求字字珠玑,只要自己想读、愿意读就足够了。长篇的,可以从大师们史诗般的叙述中感悟古往今来的多彩生活;短篇的,可以从小人物的一个生活片段,感受一些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情形。也唯有如此,方能体会到读书的神圣和奇妙。
畅游书海,可以滋养情趣。读书可以使人足不出户而徜徉千山万水、经历世间风雨,将整个世界纳入怀抱;读书可以鼓舞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致力于创造美好的未来。每当我拿起一本书认真读下去,便如获至宝,好似踏着文字的台阶走进万般神奇的世界,尽阅人间变幻,拓展生命空间,增添生活情趣。
俯视人生,仰头读书,在这个浮嚣喧腾的时代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让生活的节奏缓下来,倾听内心最自然、最生动、最真实的声音,让激情重新燃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