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版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深入实施“润心”行动——

多维赋能 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深入实施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聚焦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通过系统化举措织密学生成长守护网。

该校以“润心”行动为纽带,整合家庭教育、心理课程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积极品格。充分发挥卓越家庭教育讲师队伍的专业力量,创新推出“鸾娃积极心理学课程”,启动“我是电子产品小主人”21天挑战赛,建立“学生互助+导师关爱”双轨关爱模式,开展假期家访活动等精准关注学生需求……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学校以心育心、以爱育人的教育担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温暖力量。

■记 者 李 蓉 通讯员 刘 旻

打造卓越家庭教育讲师队伍

作为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该校始终将家庭教育视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基石。为践行“求真”校训与生态办学理念,该校自2017年起系统性地构建并打造了一支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的卓越家庭教育讲师队伍。

精心选拔与系统培养“双管齐下”,夯实团队专业力量。起步阶段,该校组建了由8名党员教师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小组,并积极支持他们参与市级项目,成功培养出首批市级家庭教育宣讲师及指导师。在专业素养提升上,团队致力于精准打磨分年级课程体系——从低年级的习惯养成到高年级的青春期引导,内容紧贴家长实际需求;同时,通过定期内培外训、专家讲学及社区实践,确保讲师理念前沿、指导务实。

在创新实践方面,该校依托卓越家庭教育讲师队伍构建了全周期指导模式与双线资源支持网络。全周期指导模式即“学期初大讲堂—学期中小专题—学期末假日指导”,实现家庭教育指导贯穿学期始终,覆盖开学适应、学习力培养、假期规划等关键节点。双线资源支持网络则指线上建立“指导群”与“交流群”,通过视频课分享与家长互助的方式,形成“碎片化学习+系统化提升”的支持环境。

最终,这支高素质的党员讲师队伍不仅在校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其成熟的实践经验与专业能力也为全市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开展“淮教联家”党员干部

假期家访活动

家访有温度,共育有方向。为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三进三提三知”工作,认真开展好“润心”行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该校组织开展“淮教联家”党员干部假期家访活动,与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心与心的沟通,让学生在关爱中感受和谐幸福,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家访前,该校对家访流程、目的及注意事项作了强调,构建“1+1+N”连心网络。制定“一班一册”,内容包括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伙伴关系、既往病史、重大生活事件等全班学生信息。建好“一生一档”,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心语、师长寄语等,重点建立数据库,加强档案管理,切实保护学生隐私。为达到家校有效沟通、良性互动的效果,老师们提前做好沟通内容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学生情况有备而访。

家访故事有你有我,充盈着感动、流淌着温暖。在家访过程中,老师们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一口清”,与家长话成长,与学生谈学习、聊生活,用爱守护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一次次亲切的握手、一个个会心的微笑、一声声温暖的问候、一场场真诚的交谈,在每一次的奔赴中,充分拉近了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开设“鸾娃积极心理学课程”

瞧,四(16)班唐未婕老师正执教“鸾娃积极心理学课程”《学会宽容 快乐相处》一课。唐未婕根据班级学生特点,选择“宽容”主题,紧扣学生人际交往需求,以“桥”喻宽容,借“六尺巷”与校园案例,形成“认知—情感—行为”逻辑链,贴合学生认知特点,用天平、黏土等具象工具降低理解难度,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让学生主导课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通过“宽容桥”与“桥梁工程师”勋章设计,实现课堂学习到日常实践的延伸,推动宽容内化为习惯。

“鸾娃积极心理学课程”是基于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及24项性格优势系统研发的校本课程体系,采用分级目标设计和分层推进模式,聚焦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主观幸福感提升以及逆境应对能力建构三大育人维度。

什么是性格优势?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性格优势是通过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人格特质,是人类的高级潜能。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美好品质的心理要素,也是发展更美好生活的途径。换句话说,性格优势是人类的正面品质,这些品质能让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该校组建项目组深度解读积极心理学内容,开展校本化创新,将教育目标与学校特色有机结合,开发设计了涵盖低、中、高三个学段的34个主题课程,构建了102课时的基础课程框架,形成了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体系化课程结构。每课时前会有一个与主题相关资料的阅读(有书目推荐、影片推荐、名人故事等),让学生前期有一定的了解与基础,再通过丰富的活动与资料解读让性格优势渐渐在学生心里扎根生长,目的是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心理。目前,该课程在每周四“特色课程”时间开展。

启动“我是电子产品小主人”

21天挑战赛

为深入推进“润心”行动,破解小学生“屏幕依赖”难题,该校“数智化环境下青少年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及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数智课题组”)策划并启动了“我是电子产品小主人”21天挑战赛,旨在通过科学干预提升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心理适应能力。

活动的设计基于前期调研数据。调查发现,该校部分学生存在非学习类屏幕使用时间过长、现实社交意愿降低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数智课题组”确立了“以心理赋能为核心、以游戏化干预为路径”的设计原则,摒弃简单限制,着眼于满足学生的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等基本心理需求。活动构建了“三阶四维”的科学体系。“三阶”指将21天分为“启航周、探索周、荣耀周”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四维”则从“行为管理、心理认知、亲子联结、同伴支持”四个维度全方位赋能学生心理成长。在实施方面,结合每周线下团体心理辅导课和专属网络平台的线上打卡进行。

在招募筹备阶段,“数智课题组”精心设计的报名表通过调查学生的使用时长和主要场景,为后续个性化支持提供了数据基础,并借由家长签字强化家校协同。挑战赛内容丰富多彩,通过“趣味闯关”积累积分、解锁段位,通过“技能提升”学习时间管理方法,通过“奖励激励”兑换实物或荣誉称号。活动特别强调“亲子共同成长”,要求家长作为“家庭战队”成员参与其中。

目前,挑战赛已进入最后的启动筹备阶段,心理健康教师、技术支持及奖品筹备等各工作组正紧密协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此次活动是“润心”行动在数字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期待通过21天的趣味旅程,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收获成就感,在亲子互动中感受温暖,真正成为电子产品的“小主人”。

织密学生心理健康守护网

为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充分发挥小组信息员“前哨”作用,该校各分校区创新打造“学生互助+导师关爱”双轨关爱模式,让心理健康守护更精准、更贴心。

新学期,各班级组建5—8人的互助小组,同步配置心理健康关爱导师与情绪观察员双重角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之外打造多元立体的校园心理健康防护体系,通过每日观察、定向疏导、实时反馈的闭环管理,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监测与精准干预。

军营路校区:用小故事点亮“心”观察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该校区以“身边小故事”拉开培训序幕,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解读“什么是心理健康”。明确小组信息员“认真听、及时说”的核心职责,引导孩子们主动留意同伴的情绪变化——比如突然不参与游戏、持续沉默等异常表现,一旦发现便第一时间向关爱导师汇报。

淮海路校区:做精准的“心”防线守护者

该校区围绕“精准识别、高效反馈”核心展开培训,结合四、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详细讲解心理健康标准,强调小组信息员要兼具“排雷兵”和“支持者”双重角色,还指导信息员从同伴交往维度观测组员状态,重点关注异常行为并及时反馈。

健康路校区:以实用技能凝聚“心”力量

该校区面向三、六年级学生开展培训,聚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需求的复杂性,以“实用技能”为核心内容。梳理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类型,深入阐释岗位重要性,鼓励信息员牵头开展“小组暖心话”活动,在班级内营造互相关怀的良好氛围。

此次分校区专题培训,不仅系统提升了小组信息员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更夯实了该校“全员参与、分级负责”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淮师一附小将以互助小组为载体,推动心理健康关怀深入课间、融入日常,在细致守护中助力每一名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

2025-10-28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深入实施“润心”行动——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83718.html 1 3 多维赋能 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