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这是一场何其伟大的战斗!82位勇士知道,他们身后是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是祖国不容践踏的山河。因为知道,所以战斗,用血肉之躯担承抗日救国的重任。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八十二烈士“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题词:“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
敌人刚刚撤走,硝烟尚未散去,淮阴地方武装和群众就赶到了刘老庄。晚风萧瑟,几多寒意。阵地上一片肃杀,烈士们生前搏斗的英姿依稀可见。乡亲们含泪收殓烈士的忠骸时发现,一位身负重伤的小战士还活着。正是这位小战士,凭着顽强的毅力讲述了刘老庄战斗的详细经过,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不久,小战士也永远闭上了眼睛。
(二)
为什么刘老庄战斗能够打出令敌人胆寒的血性?只要理解82位勇士从哪里来,经受过怎样的洗礼,就会知道,四连的血性源于悠久的历史传承,源于炽烈的爱国热情。
四连所在的十九团可追溯至1924年成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是中国共产党实际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25年,铁甲车队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北伐中,叶挺独立团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赢得“铁军”之美誉。
1927年,以叶挺独立团为骨干扩编的部队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利后,余部被朱德带到井冈山,先后编为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红一军团二师四团。长征中,红四团多次担任开路先锋,在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
全面抗战开始后,这支部队被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一营,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等著名战斗。1938年秋,六八五团从山西东进苏鲁豫皖边,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39年1月,苏鲁豫支队将丰县、沛县一带的地方游击队整编为游击三大队,四连的主体就是在这时参加了八路军。1941年,这支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是直接受新四军军部指挥的一等一的主力团。
十九团的历史沿革表明,这是人民军队里历史最为久远的“种子部队”,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创造了彪炳史册的战功,在任何时候都是党高度信赖的“铁军”。四连主体来自地方游击队,但连队中也有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刚入伍不久的皖北、苏北子弟。经过“铁军”部队的淬炼,四连迅速在革命的熔炉里成长为忠诚于党、能征善战的抗日铁流。
四连,这支“铁军”的传人,以铁一样的忠诚、铁一样的意志驰骋于广袤的抗日疆场。在1941年程道口战役中,他们随十九团率先攻占西小圩,受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的嘉奖。在反“扫荡”的艰苦时期,他们化整为零,与日伪军展开周旋。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四连抗战的热情都是饱满的,斗志都是昂扬的。正如李云鹏在家书中所说,他的工作精神“非常兴奋”。
当热血青年熊熊燃烧的爱国热情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铁军”相遇,每一名战士都会像李云鹏那样,为自己有用武之地而感到高兴。82位勇士的心里充满了对家国的热爱、对日寇的仇恨,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视死如归,刘老庄战斗才会如此坚决而壮烈。
(三)
刘老庄战斗结束后,群众自发筑起了数丈高的烈士墓。十九团在郑潭口小学院内召开追悼大会,隆重悼念为国捐躯的八十二烈士。当地党委决定,从淮涟地方部队抽调82人;七旅以此为基础重建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
从此,一面英雄的战旗诞生了,一个连队的战斗史诗开始了新的辉煌篇章。
抗战时期,“刘老庄连”的战旗在江淮大地猎猎飘扬,全连官兵转战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抗战胜利后,“刘老庄连”带着这面战旗告别家乡,跟随新四军三师挺进东北。
解放战争时期,“刘老庄连”擎着这面战旗转战中华大地。血战辽沈、南渡琼崖、西出剿匪……“刘老庄连”以一场场战斗奏响壮歌,用一次次胜利告慰英灵。在从粤赣边行军至广州的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刘老庄连”指战员激动得又唱又喊。他们高举战旗,高歌直进,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刘老庄连”转战多地,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创造了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战旗的光辉业绩。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老庄连”所在的一二七师连战连捷,和兄弟部队一起攻克越北重镇谅山。在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中,“刘老庄连”坚守洪湖大堤28个昼夜,立下“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铿锵誓言。在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刘老庄连”冒着余震危险徒步进入震中映秀,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天……
新时代新征程上,“刘老庄连”赓续红色血脉,阔步转型跨越,英雄的战旗更加鲜艳夺目——
在从传统步兵向合成营体制下装甲步兵的转型中,“刘老庄连”坚持“三个不满足”标准,即不满足大纲要求、不满足常规练兵、不满足单个过硬,在“铁军旅”率先完成转型重塑。
“距离下一场战争打响还有0日”——“刘老庄连”门前电子屏上的标语格外醒目,表达了全连坚持从实战出发磨砺胜战刀锋的战斗自觉。连队连续三年获得军事训练成绩总评优秀,缩短整建制出动时间的做法在全旅推广。
2023年夏,华北多地遭遇洪涝灾害。此时,“刘老庄连”大部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仅有26人留守,且多为新兵。得知上级因“任务险重”没安排“刘老庄连”支援灾区后,26名官兵连夜请战。看到请战书上26个红手印,上级同意了。26名官兵雨夜驰援,连续奋战11个昼夜,成功控制任务区险情。
……
“刘老庄连”的先进事迹,桩桩件件不可尽数。一个事实是:即使在老牌连队众多的“铁军旅”,“刘老庄连”也是公认的与众不同,就像“刘老庄连”的战旗那样,总是格外鲜红。
“在我们连,优秀只是敲门砖,只有全面过硬,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刘老庄连’的兵。”这是战士董洪运对“刘老庄连”的理解。从重建“刘老庄连”算起,他是连队的第6679名战士。
“我和战旗一起受阅,绝不辜负战友信任,绝不辜负先辈荣光,绝不辜负人民期待。”这是副连长王宸一对“刘老庄连”许下的诺言。今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他擎着“刘老庄连”的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四)
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在“刘老庄连”的战斗史诗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刻,再回首“刘老庄连”的“前世今生”,几多景仰,几多感慨。
作为我们党实际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这支部队已经走过了101年光辉历程,重建“刘老庄连”也已经82年。在战斗岁月里,这支部队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党指到哪里,连队打到哪里。哪怕在残酷而紧张的刘老庄战斗中,四连党支部也利用间隙召开支委会,号召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勇敢杀敌。对党绝对忠诚,决定了“刘老庄连”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队伍。相形之下,那些在紧要关头犹豫者、退缩者甚至变节者,往往会遭遇事业的失败,甚至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当前,置身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像“刘老庄连”那样,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相信党、热爱党、跟党走。也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刘老庄战斗因82位勇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名垂青史。“刘老庄连”能成为“时代楷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承了英雄的血脉,始终崇尚英雄、争做英雄。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都需要英雄,都需要崇尚英雄。在各种思潮交织的当下,我们更要旗帜鲜明地与解构英雄叙事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旗帜鲜明地宣传英雄的先进事迹,用英雄的浩然正气荡涤一些人内心深处的污泥浊水,让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成为更多人的正心正念。
“刘老庄连”只是一支基层连队,却能谱写出荡气回肠的战斗史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把个人的命运融入了民族国家的历史之中。所有人都是历史中人,但只有那些自觉担承起历史的人,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所在,才能找到自己的尊严所系。四连以决绝的战斗表明,他们没有给中华民族丢脸;重建后的“刘老庄连”以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战斗表明,他们没有给八十二烈士丢脸——正是对历史的自觉担承,才成就了“刘老庄连”的战斗史诗。这部战斗史诗对每个人都良有启迪:个人不仅仅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的一分子;现在也不仅仅是现在,还是历史和未来;我们现在的一切奋斗,都会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之中,都将编入历史的经纬,化作未来的模样。
“刘老庄连”被授予“时代楷模”的消息传来,家乡人民欢呼雀跃、与有荣焉,为从刘老庄走出的英雄连队感到骄傲,也替长眠于刘老庄的八十二烈士感到欣慰。
家乡人民相信,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魂的“刘老庄连”绝不会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而只会永葆忠诚、继续战斗,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贡献更大力量,让连队的战斗史诗流布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