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经开区风采

履职尽责 守护正义

——记淮安经开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文雅

■通讯员 许一欣

文雅是淮安经开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14年来,她扎根民行检察一线,用钻劲解开案件谜团,以“死磕”的精神与虚假诉讼较量,将司法温度传递给每一位当事人。多年来,她获得全省民行检察优秀办案人、淮安市优秀女检察官提名奖等多项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入选淮安市第三期“533英才工程”政法类骨干人才,用行动诠释新时代检察官的使命与担当。

记录本里的“民行密码”

在文雅办公桌的抽屉里,整齐码放着几摞装订的案件讨论记录本,记录本里泛黄的纸页,是她14年民行检察生涯的生动注脚。不同颜色的笔绘制着密密麻麻的法律关系图,时间线旁标注着当事人陈述中细微的矛盾点,讨论记录里还夹着用便签纸做的证据索引。

在民行检察官的世界里,没有公诉席上的激烈交锋,却需要在琐碎的家长里短、复杂的合同纠纷中抽丝剥茧。而文雅正是凭借这股钻劲,在案件的重重迷雾中找寻真相。

在季某与刘某民间借贷纠纷监督案中,法院已判决认定部分汇款为还款。但文雅在审查时发现,这些汇款均发生在双方共同经营期间,且汇款规律与刘某向季某支付业务费和生活费的交易习惯高度吻合。她凭借着对案件细节的执着钻研精神,反复梳理证据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最终,该案通过抗诉实现改判,为当事人刘某追回了27.6万元的“良心债”。

“收到再审判决时,我比申请人还激动,这就是法律监督的价值。”文雅说。曾经那个在本子上认真画关系图的新手,早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而抽屉里那些翻皱的记录本,无声地见证着她的成长与蜕变。

银行流水里揪出“马脚”

“虚假诉讼的违法手段隐蔽,调查难度大,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必须‘死磕’到底!”这是文雅面对虚假诉讼时的坚定信念。

在办理首起虚假诉讼案时,文雅带领办案组干警辗转多个银行,面对数万条银行流水,展开了一场与时间和细节的较量。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她敏锐地察觉到当事人以“三角转账”方式伪造起诉证据的端倪。当发现多笔资金绕了几圈又回到原账户的那一刻,即便已是深夜,她激动的心情仍难以平复,“心脏在砰砰跳动,实在是太激动了。”最终,该案生效裁判被依法改判,为涉案企业员工追回了100余万元工资款。

近5年,文雅带领团队立案监督虚假诉讼42件,推动法院再审14件、监督执行11件,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3件16人。在陈某系列虚假诉讼案中,她创新运用“以案找案+大数据排查”模式,发现5条线索,不仅改判生效裁判,还深挖审判人员深层次违法问题,该案入选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她办理的严某与陈某实现担保物权虚假诉讼案,系全市首例针对民事特别程序的监督案件,为类案办理树立了标杆。

填补制度漏洞

“办虚假诉讼案,不能只盯着个案改判,还要堵住制度漏洞。”文雅深知,个案的成功改判只是起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虚假诉讼才是关键。

文雅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审判流程隐患,向经开区法院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法院召开审委会,出台7项机制防范虚假诉讼。该建议被省检察院《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专刊》全文刊发,相关做法获《江苏民事检察工作情况》推介。她还牵头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虚假诉讼检察监督》课题研究,被淮安市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并顺利结项。

“文主任不仅教我们办案,还让我们知道司法的温度。”同事们记得,她为七旬老人郑大爷上门听证化解心结;为植物人陈女士多方协调,历经四年奔波推动社保中心特批“延时条款”支付待遇;为残障人士老陈12次走访法院,最终促成执行款到位……这些看似平凡却充满力量的举动,饱含着浓浓的司法温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多年前竞职演讲会上引用的诗句,早已成为文雅的人生写照。从“苔花初显”到“苔花绽放”,她用14年青春在民行检察领域深耕,如苔花般坚韧,在守护正义的道路上默默前行,让法律之光照亮人心。

2025-09-07 ——记淮安经开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文雅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80978.html 1 3 履职尽责 守护正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