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蔡雨萌
通讯员 余梦佳 王 震 杜壮壮
阳光穿透清晨的薄雾,成群的野鸭在水面嬉戏、觅食,初秋时节的白马湖,水天一色,风光旖旎。
“我2001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眼看着白马湖湖水从浑浊变得清澈,看着村民们从贫困户变成养殖大户、电商从业者、旅游从业者,这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致富路。”日前,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贵清望着清澈的白马湖感慨道,他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满是喜悦。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过度围网养殖导致生态被严重破坏,到如今的景美、人和、民富,白马湖的转变,是淮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载最生动的注脚。这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植血脉,从生态环境的蝶变重生,到产业绿色转型的铿锵步伐,再到覆盖全域的制度创新探索,淮安用实际行动写好“两山”答卷。
生态筑基
一湖碧水映照全域新颜
在阳光的轻抚下,万顷碧波闪烁着细碎的银光,不时有鸟儿在水面嬉戏;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水天相接之处,似徐徐展开的画卷……这便是如诗如画的洪泽湖。
然而,洪泽湖也同白马湖一般有着惨痛的过往:围网养殖过多,大量湖面被分割,导致水流不畅,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过度捕捞也让湖中鱼类种群数量减少,更别说来自非法采砂活动的威胁等。
破局的决心化作实际行动。淮安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洪泽湖打响系统性生态修复攻坚战: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7839.05公顷,改善洪泽湖沿线周边生态环境;重点打击洪泽湖区域的非法采砂活动,累计拆解非法采砂船368条,现已实现湖区采砂船清零目标;(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