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他对全班的军事训练抓得特别严格,全班战士练就了过硬的杀敌本领。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盘踞在淮阴、淮安地区的日伪军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新四军军部遂决定以第三师主力发起两淮战役,其中盘踞在淮阴城的伪军潘干臣部,有三个正规团,加上淮阴保安团、常备旅等地方武装,共8000余人。淮阴城水深城固,城墙高达8米,城上修筑了工事、炮楼,城内主要路口筑有城堡,城四周在运河和护城河等天然屏障的基础上增设了铁丝网、鹿砦,构成以城墙为骨干的防御体系。这是一场极为艰巨的攻坚战,也是徐佳标所在的特务团成立以后遇到的第一场攻坚战。
9月6日下午2时,攻打淮阴城的战斗打响。团领导决定由三营七连、八连作为突击连,肩负从南门突破进攻的任务。徐佳标爬在云梯的最前面,左手抓云梯,右手紧握枪,敏捷地向上攀登。当他接近城头时,守敌趁新四军掩护攻城的火力暂停之际,疯狂地进行反扑,依托碉堡和城垛,居高临下封锁登城点。手榴弹雨点般扔向城下,徐佳标脚下的云梯被炸断,战士们从半空中摔下来。徐佳标眼疾手快,抱住城垛,奋力攀上城墙。就在这时,一个守敌凶恶地举起马刀,将他的双手齐腕砍断,他顿时昏死过去。
不久,徐佳标身边的城墙上出现了一个敌人的暗堡,不断喷出火舌,我后续部队进攻受阻,遭到重大伤亡。此时,徐佳标被机枪声震醒。他瞪着暗堡,用被鲜血染红的双臂支撑着身体,一点一点向暗堡爬过去,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士们呐喊着,潮水般涌向城墙,冲上城楼。
下午3时30分,我军全歼淮阴城守敌8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战后人们整理烈士遗体时,发现徐佳标的骨头和内脏全部被打穿,所中枪弹难以计数。他是我军战争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堵枪眼的战士,牺牲时年仅19岁。
战后,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在淮阴城南公园召开祝捷大会,追认徐佳标为“淮阴战斗英雄”。徐佳标所在的七连五班被命名为“佳标班”,地方党委将淮阴城南门命名为“佳标门”。2020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徐佳标的名字位列其中。
那场攻打淮阴城的战斗已过去了80年。当年的淮阴城南门已被拆除,但在旧址上矗立的纪念碑和纪念亭,宛如历史的守望者,记载着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纪念着在那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徐佳标等189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