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淮安:借“道”而兴 一“路”向前

(上接A1版)先后开通运营客运航线40余条、全货机航线8条……

产业振兴

唱响运输经济“大戏”

在黄码港数智科技水运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总订单吨数、总订单金额、今日运单量等数据不断跳动跃升。“目前这里平均每天产生的运单数据、货源结构分析等信息多达8000余条,日均交易额超1500万元。”江苏黄码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张祖望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打造的一站式智慧物流服务平台“船联天下”,目前已注册船舶20000余艘、车辆17万辆,可提供运力4000万吨,日均流转货物超6万吨。

枢纽经济,借“道”而兴。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交通与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交通发达、物流高效、贸易便利、产业繁荣,让交通优势更有力地支撑淮安现代化建设。

目前,全国快递10强企业均在淮建立了区域分拨中心,传化集团等物流巨头纷纷在淮设立区域总部或大型物流园区;“米”字型高铁网日益完善,高铁快运加速推进,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助力提升枢纽经济能级;全力建设全国内河航运中心,淮安港打造长三角北部内河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淮安涟水国际机场打造长三角北翼国际航空货运中心,构筑淮安空港与徐州陆港、连云港海港互为支撑的苏北物流“金三角”。

畅通天下

打开对外交往“大门”

7月25日上午,随着汽笛长鸣,一艘满载120标箱光伏产品的货轮平稳驶离淮安港,在60小时内抵达上海洋山港,直接转海轮出海。

长期以来,我市水运出口依赖中转环节,外贸集装箱需经长江码头中转至上海洋山港,全程耗时4到5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竞争力。如今河海直达航线的开通,构建了淮安港与上海洋山港外贸集装箱“一单制”“一箱制”无缝衔接模式,较传统中转模式至少节约2天时间,可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淮安及苏北地区集聚。

内河港口航道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枢纽节点和通道。新中国成立初期,淮安大部分港口航道处于自然状态,码头泊位少、等级低。近年来,淮安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运资源,全面推进“散改集”“公转铁”“公转水”,打造“铁水联运”“江海河联运”等多式联运精品线路,编织了一张跨山接海、联通世界的运输网络,目前已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22条,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

未来,随着港口物流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淮安港将进一步打造更高效的对外运输通道,让更多“淮安制造”驶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2025-08-15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79591.html 1 3 淮安:借“道”而兴 一“路”向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