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淮安:借“道”而兴 一“路”向前

■记 者 孔 雪 通讯员 孙 晨 汪文俊 吴爱民

吕 双 张 晗

路,是物理通道,也是时代印记。

作为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淮安交通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天堑”到“通途”,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苦于出行”到“乐享其中”,淮安交通在城市发展历史上谱写了提速超越的壮丽篇章。

立体互联

强健交通网络“筋骨”

几年前,记者赴南京报道省两会时,一位政协委员讲述了“108弯”的故事。他说,20世纪80年代从淮安去南京开会,只能走洪泽湖大堤,弯多路窄、坡陡滩险、车子拥堵,至少需要大半天时间。

曾经“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淮安,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连一条等级公路都没有。多少遗憾与无奈,多少期盼与憧憬!伴随着改革开放,一代代淮安人孜孜以求,奋力突破交通瓶颈。

1992年12月5日,是很多淮安人永远铭记的一个日子。这一天,作为苏北交通骨干工程的宁连一级公路马坝至武墩段正式建成通车,实现淮安境内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

淮安大通道的构筑自此起笔。33年后的今天,全市交通格局发生历史性巨变,“高速梦”“飞天梦”“高铁梦”“高架梦”照进现实,“公铁水空管”一体化大交通经天纬地、通衢南北,淮安成为京津冀至长三角通道、沿淮河综合运输大通道、东部沿海通道等交汇的区域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约1.38万公里,实现县域高速公路全覆盖,公路网人口密度全省第一;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干线铁路网,高铁淮安东站可直达全国120余座主要大中城市;境内拥有航道总里程1483公里、港口码头96座;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跻身全国248个机场前50强,

(下转A2版)

2025-08-15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79583.html 1 3 淮安:借“道”而兴 一“路”向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