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烽火江淮 初心永恒

(上接A1版)他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动员广大青年踊跃参军。他的努力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响应,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便成功组建起一支100多人的抗日队伍。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劲旅。

此后,丁澄领导的抗日队伍以席桥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英勇无畏的战斗。他们巧妙地清除日伪据点,让那些妄图在这片土地上横行霸道的日伪军无处藏身;他们积极剿匪,使那些为非作歹的土匪纷纷落网;他们智取军火,为抗日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席桥周边地区的日、伪、顽、匪只要听到丁澄的名字,便吓得胆战心惊,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一些人妄图破坏来之不易的抗日局面。淮安东北乡三里湾的土匪杨文锦,心中打起了小算盘,前来投奔丁澄。起初,丁澄出于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考虑,对杨文锦予以接纳。杨文锦也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逐步取得了丁澄的信任。

当时,对抗日政权虎视眈眈的韩德勤部和伪军得知了杨文锦的情况后,暗中联络他,许诺如果杨文锦杀死丁澄,将给他高官厚禄。杨文锦很快被收买。

1941年10月,杨文锦经过密谋策划,设下陷阱,将丁澄骗至家中,用磨得锋利的打猎钢叉抵住丁澄的胸口,胁迫其投敌。但丁澄毫不畏惧,他目光坚定,斩钉截铁地回答:“要头可以,要我投敌办不到!”

就这样,年仅25岁的丁澄惨遭杀害,壮烈牺牲。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为抗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为纪念丁澄,将席桥乡命名为丁澄乡,将第十一区命名为丁澄区,新四军三师政治部1943年9月编印的《大会纪念册》,将丁澄的名字录入其中。

2025-07-09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76789.html 1 3 烽火江淮 初心永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