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张娇娇 何 渊
王莹莹 徐天魁
通 讯 员 施佳宏 袁 坤
刘 波
“许班长,这大白天没遮没挡的,城墙这么高,你们好攻打吗?”
“怕什么,潘干臣白天不提防我们,他以为我们只敢夜袭,我们就偏偏白天打他,打他个措手不及,让他看看咱们新四军的厉害吧!”
……
这是淮阴城第一次解放后,由苏北文工团和新安旅行团共同创作的五幕活报剧《淮阴之战》中的一个场景。剧中的“许班长”名叫许家标,是新四军的一名班长、战斗英雄。
市委党史工办主任张春荣告诉记者,“许班长”的原型是攻城时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徐佳标。抗日战争胜利后,盘踞淮阴城的伪军潘干臣部拒绝向新四军投降,新四军三师决定发起淮阴城攻坚战,拔掉嵌入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这颗钉子。当时淮阴城高8米,城上工事完备,城四角和城门上筑有炮楼,守军有9000余人,可以说易守难攻。
为激发三师战士们的斗志,政治宣传攻势率先发动起来。攻城之前,新安旅行团与其他文艺团体一起,到部队进行动员宣传。他们通过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开展花鼓、大鼓等战士们喜爱的表演,激发大家的战斗力。宣传队员们还想出了打宣传弹、射宣传箭、放宣传风筝等方法,把宣传品送到伪军阵地。
据张春荣介绍,1945年9月6日,淮阴攻城战斗打响。新安旅行团紧随部队,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部队攻入东门、战事激烈进行的时候,迅速把事先准备好的标语、传单、墙报贴到墙上,(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