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信用+监管”模式,为何频获企业点赞?

■融媒体记者 刘 梦

通 讯 员 程培宣 曾 军

信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依托信用开展分级分类监管?“信用+监管”新型监管模式又为企业带来了哪些益处?

——中国淮安网网友

150****0386

《淮安市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进国家级信用合规管理创新试点,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经营主体健康成长。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为发挥好信用“指挥棒”作用,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淮安创新推出“信用+监管”新型监管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广泛收集信用数据是开展监管的第一步。近年来,淮安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广泛收集88类涉企信用数据,其中正向指标24类、负向指标35类、其他指标29类,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自动分类、动态更新。在此基础上,广泛归集涉企信息,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全市272个监管部门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及时向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归集日常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企业登记备案、许可审批、行政处罚、失信联合惩戒、年报公示、抽查检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信息,共享至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动态更新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依托信用数据,淮安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将企业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截至今年5月,全市共有A类企业16466户、B类企业78492户。

强化结果运用,实施信用风险分类差异化监管。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

(下转A2版)

2025-06-12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74887.html 1 3 “信用+监管”模式,为何频获企业点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