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梦月 许一欣
本报讯 近年来,淮安经开区检察院第三党支部紧扣该区高新企业集聚实际,将党建工作贯穿监督办案、社会治理、服务保障全过程,逐步打造党员与非党员共筑“办案攻坚堡垒”、检察党建与企业党建共绘“法治营商图景”、检察履职与群众期盼共创“安居美好家园”、党建动能与数字赋能共启“智慧监督引擎”、志愿带动与全员发动共谱“公益守护新篇”基层实践样本。该支部先后有3个案例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11个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领题省级以上实务调研1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篇。
共筑“办案攻坚堡垒”。党员干警带头办案,通过“典型案例研讨+实务课堂分享”双轮驱动,实现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党员先锋岗覆盖办案组,2名办案组负责人均是全市首批检察专家库成员,其中1人入选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专家库;1人为“淮上英才计划”533英才骨干人才培养对象,被聘为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家。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三年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116件。非党员干警对标先进提升自我,2名干警先后获评市检察院案例打造先进个人、全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攻坚格局。
共绘“法治营商图景”。依托经开区党建链、产业链,与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链党委及105家链上企业建立“检企党建联盟”,挂牌成立“益企盛开”公益诉讼保护基地,在10个链上企业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联络点。针对升降货梯作业安全问题,督促全区近200家企业开展设备安全排查,促进行业规范整改;建立环保税征收协作机制,督促全区补缴扬尘环保税1100余万元,助力45家企业完成绿色转型。深度参与低效企业盘活攻坚行动,督促追缴欠缴税款360余万元,为全区土地高效利用提供法治化治理路径。
共创“安居美好家园”。将“办好案、履好职”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聚焦食品药品安全、特殊群众权益保护等领域。针对履职中发现的企业未定期为女职工安排健康检查情况,推动“两癌”筛查体检制度全面落实;关注农村征地补偿中的“外嫁女”,推动出台专门意见保障妇女经济权益。建立“党员服务清单”,对道路交通设施不合理、居民区噪声污染等10余项问题开展专项督办,推动10余个事故高发路段的设施修复,以“看得见的党建”守护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共启“智慧监督引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党建+数字检察”融合模式,开展残疾人持证管理、处方药和禁售药管理等专项整治。针对12309投诉集中的预付消费乱象,自主研发“商业预付卡监督模型”,移送监督线索54条,集中处置预付卡投诉2000余件,相关成果被评为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同步推进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建设,运用无人机巡查大运河、里运河流域,推动辖区河道建筑垃圾清除及生态清淤,实现“人力监督”向“数字智治”的效能跃升。
共谱“社会治理新篇”。组建党员攻坚队,支委会调度重点案件、研讨公益调查难题,依托“益心为公”平台,吸纳市、区人大代表及高校学生等48名公益观察员(含31名党员志愿者),累计解决公益损害问题20余个,督促全区7条主干道盲道及路面修复、75个公交站台增设无障碍坡道,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护公益”的治理格局。创新打造“公益流动普法驿站”,经常在居民广场、社区等开展防范养老及电信诈骗普法活动,帮助群众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在重要节点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为200余家企业送上安全生产、绿色环保普法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