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版

擦亮“四张名片” 共赴“诗和远方”

——新时代淮安旅游高质量发展纪实

伟人故里,熠熠生辉;运河之都,耀古烁今; 美食之都,八方来客;文化名城,脉动千秋。

淮安西游乐园、淮安方特东方欲晓两座主题乐园“横空出世”,“一城两园”嗨爆全城;淮安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文旅消费持续火热;淮安文旅产业工作获得2023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淮安先后入选携程旅行、新华财经联合发布的“全国五大新晋红色旅游目的地”“‘五一’小长假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城市”榜单……

淮水泱泱,运河悠悠。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淮安,这座被白居易盛赞为“淮水东南第一州”的城市,聚焦“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名片,持续擦亮“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城市旅游品牌,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书写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一城两园”擦亮城市名片

晨曦初露,淮安西游乐园的雷音殿在微光中若隐若现,宛如神秘仙境。占地560亩的淮安西游乐园,是全球首个以中国经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公园,通过对西游故事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演绎,为游客带来刺激、震撼、新奇又炫酷的沉浸式游玩体验,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主题乐园”。

在淮安方特东方欲晓,复古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公园融入淮安历史人物、故事,运用前沿科技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强互动的红色主题项目和特色景观,为游客送上前所未有的“红色旅游新体验”。

通过聚力打造“一城两园 嗨游淮安”文旅IP,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淮安逐渐成为远近游客“诗和远方”的理想目的地,两大主题乐园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淮安完整见证邗沟、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通过主打运河IP,淮安古末口遗址博物馆、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板闸文化体验中心等相继建成开放,人气火爆;全国首个以“水工”为主题的中国水工科技馆呼之欲出……全市新增大运河百里画廊等省重点文旅项目23个,旅游投融资规模达59.32亿元,以文塑旅奏响融合发展新乐章。

百花齐放赋彩魅力淮安

春上淮安,在拥有“江淮第一园”美誉的清晏园内,梅花盛开暗香盈袖,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秀丽的园林景观相得益彰。随着白马湖向日葵的故事、金湖尧想国、清晏园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淮安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22家,占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59.45%。淮安白马湖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淮安市博物馆、周恩来纪念馆入选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大运河百里画廊洪泽湖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入选2024年全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10件大事;淮安开元名都大酒店创成五星级旅游饭店;蒋坝云沧海民宿获批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众多“国”字头荣誉星光闪耀,淮安旅游百花齐放、亮点纷呈。

聚焦政策扶持、产品提质、业态创新、消费提振,淮安全面构建了全域旅游处处开花的新格局,新增洪泽区、淮安区两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已有6个县区跻身国家、省级示范行列,数量居全省第三、苏北第一。

消费驱动奏响四季欢歌

比起白天的风和日丽、风景旖旎,夜晚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更显流光溢彩。游客们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品尝特色美食、流连运河市集,感受着淮安烟火人间的独特魅力。

同样是在里运河畔,淮安连续四年举办大运河城市非遗盛会。2024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文化旅游节,更是成为文旅部批准的江苏20个节庆活动之一,也是唯一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活动期间,18.5万人次现场观展采购,参展单位及里运河沿线商户累计销售额近3000万元,市集与市场实现双向奔赴,央视、中新社、《澳门日报》等几十家媒体报道,抖音话题播放量超1.8亿次,极大地提升了淮安文旅的影响力,成为淮安文旅消费四季歌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淮安顺应文旅消费新趋势,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被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列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御码头运河文化旅游中心、河下古镇城河步行街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盱眙县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清江浦区创成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单位,淮安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通过聚力打造“一城两园 嗨游淮安”消费品牌,一揽子消费惠民活动贯穿四季、活力满“淮”。淮安精心推出文旅消费季、文旅嘉年华、文化旅游节、夏夜消费节等40余项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优惠券价值超亿元,撬动文旅消费近20亿元。精准发行文旅惠民卡、旅游年票、景酒联票、大学生畅游联票,累计发行80余万张,吸引游客近60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近40亿元。目前,全市规上文旅企业规模近600家,年均营收超500亿元,文旅融合带动就业超60万人次。2023年,全市文旅产业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文旅领域含金量最高。

场景焕新解锁流量密码

今年春节期间,千年古镇河下以78.67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位列淮安市景区第一。惊鸿系列沉浸剧场、夜游罗柳河、电音节、全民K歌、猜灯谜……古镇内,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又一场文旅盛宴。

一部剧,带火一条街。随着央视年代剧《北上》的热播,剧中花街的原型——淮安花街瞬间爆火。淮安适时接住这波流量,在花街街头巷尾布置《北上》剧照。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吃一碗淮安特色的长鱼面,尝一尝剧中的同款油端子,感到格外满足。

在淮安洪泽湖畔,看“落霞与孤鹜齐飞”,“小洱海”“孤独的树”吸引全国各地游客争相打卡。

近年来,淮安文旅向“新”发力,淮安西游乐园淮安马拉松、一埠市集、醉美淮安音乐嘉年华、淮安龙宫音乐节、盱眙龙虾节、蒋坝螺蛳市集、市博物馆圆明园兽首展等特色场景人气爆棚;河下文旅业态、蒋坝院子、淮阴马头大集、金湖乡村旅游嘉年华、涟水周集“村跑”等镇域文旅亮点火热出圈……一系列新场景、新体验带动文旅人气旺、活力足。

“小黑诸鸣”“水星逛博物馆”“西安导游芥末”和董宇辉等网红旅游达人累计到访淮安超150人次,发布新媒体视频200余个,“嗨游淮安”相关话题、作品全网播放量超15亿次。

2024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5225.3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75.13亿元,较上年增长12.2%,两项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三。

服务升级带来便捷体验

航空高铁便捷直达、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文化空间星罗棋布、智慧文旅一码畅游……如今的淮安,一系列文旅新服务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游客满意度。

“乘着高铁游淮安”系列活动崭新推出,淮安成为海内外游客“说来就来”的旅游目的地。高铁淮安东站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旅游线路沿途、景区、乡村旅游点等二级、三级旅游集散中心逐步建成,“嗨游淮安”大学生直通车开启,全域旅游集散体系更加完备。周恩来故里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开放,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步行、骑行、车行、船行)全线贯通,环洪泽湖公路建成通车,“游在淮安”更加顺畅舒畅。

与此同时,智慧文旅提供“一码式”服务,“会游淮安”提供全链条商务,入境旅游完成支付服务便利化改造,“智慧停车”“智慧厕所”提供便捷服务,科技赋能畅游淮安。

放眼全市,52个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6个24小时自助服务淮安书房、21个城市微客厅、200余场移动美术展、1600余场送戏进基层精品文艺演出、5万余场次公益文化活动,以及圆明园兽首展、殷墟上的汉字源头艺术特展、淮安自然博物展等一批精品特展……文化赋能扮靓城市空间,让旅游体验更加贴心。与此同时,院团改革激发文艺新气象,展演月、演出季活动轮番登场,大剧院小剧场各展所长,景区探索沉浸式演出……文化空间传递城市人文温度,让淮安成为令人慕名而至的“诗和远方”,一系列创新服务在全省做示范、在全国有影响。

共赴星辰大海,筑梦“诗和远方”。如今的淮安,正以水韵为墨、文化为轴,描绘一幅古今交融的文旅长卷。淮安文旅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实践中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在文旅融合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服务提质中塑造魅力淮安新形象。

■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 王 昊 赵启瑞 曹 政 刘志钧 徐昌政 蔡雨萌

通 讯 员 赵 娜 张 弢 石 浩 郑 健 陈 凯 张照军 杨洪雷

2025-04-28 ——新时代淮安旅游高质量发展纪实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71554.html 1 3 擦亮“四张名片” 共赴“诗和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