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松霖
本报讯 近年来,淮安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效能,切实扛牢守护淮水安澜政治责任。
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守水护水“第一责任人”责任。淮安区内拥有4条流域性河道、12条区域骨干河道及272条镇级河道,水域治理责任重大。该区区镇两级全面建立“双总河长”与“领导小组+河长办”组织领导架构,由区委、区政府领导担任全区26条(个)重点河湖的区级河湖长,镇级、村级分别设河湖长210名、333名,三级河湖长体系健全,实现河湖监管全域覆盖、职责明确。
完善制度保障,贯彻落实“一河长两助理”“一线三单”等工作机制。淮安区探索推行河湖长、断面长“两长”融合工作机制,细化落实河湖长十项工作职责等。今年一季度,区级、镇级、村级河湖长分别累计开展巡河20次、642次、3996次,河湖巡查和保护治理责任得到层层有效落实。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