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三建”即建服务专线机制、动态管理机制、示范引领机制。开辟线上线下“一条龙”服务专线,依托各级创业基地、驻淮高校等载体,定期开展“创业指导面对面”“专家基层行”等活动,提供政策宣传、项目推介、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定期开展创业基地运行监测,全面摸排全市各级创业基地基本现状,及时将基地动态孵化信息录入省一体化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发挥创业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和返乡就业创业。
“三强”即强化宣传造势、协同联动、跟踪服务。开展创业服务进高校、进基地、进园区、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六进”系列活动,集成提供线上线下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不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创业需求摸排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活动共办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多部门、全方位帮办服务;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库,邀请和选拔各行各业创业指导专家,为高校毕业生、个体工商户、初创企业等各类创业群体“把脉问诊”,鼓励引导学员入驻创业基地开展创业,并积极提供后续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
“就业创业和产业发展密不可分。”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徐海英以荣获“中国创翼”大赛全国优秀奖的“点土成金”项目为例进行说明。据悉,该项目依托秸秆转化技术实现产业化,直接间接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通过‘政策链+服务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淮安形成了‘技术攻关—产业升级—就业扩容’的良性循环,有效赋能产业、激活创业、带动就业。”徐海英说。
从数据增长到模式创新,当政策精度、服务温度和产业厚度形成合力,淮安就业创业方兴未艾、春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