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仲禹 江凤玉
本报讯 近年来,淮安区水利局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主线,夯实水利基础、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河湖管理,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强基固本,筑牢粮食安全“水根基”。为提升农田灌排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该局重点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包括渠北灌区、运西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累计投资4.59亿元;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投入8385万元对窑头河、渔滨河进行整治,全面提升里下河片区防洪排涝能力;实施苏北灌溉总渠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54亿元,提高灌溉保障水平,改善灌区灌溉条件。
系统治理,构建生态宜居“水屏障”。该局围绕农村河道生态环境问题,投资9000万元实施生态河道工程,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02条、706.24公里,农村生态水环境焕然一新;围绕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累计投资15亿元,铺设一级管网296公里、二级管网687公里、三级管网8808公里,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围绕提升用水质量和保障供水时间,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现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创新机制,激活长效管护“水动能”。水利工程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持续的管理和维护。淮安区推行“灌区管理所+水利站+用水户协会”管理新模式,成立镇级农村用水户协会14个、灌区用水户协会2个。各协会加强辖区水利工程管理,灌区管理所进行巡查监督,形成“专业管理+属地监管+群众参与”的协同管理机制,常态化做好工程管护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