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悠悠淮水连海峡,淮台共赢谱华章。近年来,在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进程中,一批知名台资企业在淮安这片热土上不断发展壮大,持续增资扩产。今日起,市台办在本报推出“我从宝岛来 长淮写精彩”专栏,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台资企业,讲述其在淮深耕发展的生动故事,彰显台资企业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以期有更多的台资企业关注淮安、选择淮安、落户淮安,助力淮安台资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通 讯 员 曹妍妍 宗 豹
融媒体记者 王 舒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生产如火如荼。
在这片曾经以农业为主的土地上,鹏鼎控股用十八载光阴,书写一个产业传奇——从第一块高密度印刷线路板下线到全球PCB产业龙头诞生;从投资3.2亿元到年营收超百亿元;从一个厂区一枝独秀到三个园区联动发展。这一城市与企业间的“双向奔赴”,不仅是商业投资的成功范例,更是淮安优异营商环境的时代注脚。
从“产业空白”到“生根发芽”
时针回拨到2006年,彼时的淮安经开区是一片亟待开发的产业处女地,既没有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也缺乏电子产业的集群基础。然而,这片土地却吸引了一位台商的目光——鹏鼎控股掌舵人沈庆芳。“第一次来,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但比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沈庆芳回忆道,打动人心的是淮安的一句承诺:“企业围墙内的事我们不插手,围墙外的事我们包办到底。”
三个月后,鹏鼎控股在淮安综保区注册成立宏恒胜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设第一园区,从事高密度印刷线路板研发与生产。
项目落地后,挑战接踵而至:技术人才稀缺、物流成本高昂、产业链配套缺失……为保障宏恒胜顺利投产,淮安经开区成立专班,24小时响应企业需求,连夜协调供电线路扩容,建成专用污水处理厂,并为企业员工子女入学提供便捷通道。
政府细心呵护,项目快速投产。2007年,宏恒胜首条生产线投产,当年营收突破1亿元。“企业投资,看当地怎么说,更看当地怎么做。事实证明,淮安101%服务所言不虚,没有政府的帮助,项目不可能进展这么快。”鹏鼎控股淮安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从“一枝独秀”到“三厂联动”
这份信任在2014年迎来升华。当年,鹏鼎控股和淮安签署了第二园区投资协议。这次的手笔堪称战略级:总投资10亿美元,规划建设5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