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蔡雨萌
通 讯 员 张 朋 祁 帆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淮安市税务局税务模拟法庭投入使用。该模拟法庭的“庭内”布局、系统集成、审理程序等均参照真实法庭的规范进行设置。这是该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预防和化解税企争议“疙瘩事”,健全完善全链条税费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
事先:政策口径“一口进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执法的每个环节都应以规范为准绳,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预期、法治化的税收营商环境。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严三国介绍,针对政策口径多头解释,执行标准不统一、不透明,同案不同罚,缺乏说理式阐述等问题,该局探索健全完善事先政策裁定、事中“听辩式”审理、事后复议一体管理的全链条税费争议解决机制。
为破解政策口径不一致的难题,市税务局成立法治裁定中心,对政策适用问题答复、调整税费征管措施、明确政策适用规则等事项,明确由该中心裁定,“一口进一口出”,让基层放心执法、企业安心守法。
淮安市一企业工会持有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前不久,为优化企业结构,该工会决定将直接持有的某公司股权划转给其全资子公司。“工会组织是否适用企业之间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政策,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该工会向市税务局法治裁定中心发出裁定申请。收到申请后,法治裁定中心综合考虑股权结构、转让目的、业务实质等因素,确认工会组织适用企业之间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政策。
“你们提出的问题已经向上级部门请示,目前尚未收到正式答复。”一些纳税人反映,在咨询政策执行口径时,有时会收到此类“看似给出答复实则未解决问题”的回复。
(下转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