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盘活低效资源
优质产业集群成势
世田谷生物科技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60天,再次刷新清江浦区项目建设的速度,也让原先的金峰特种电缆地块告别了业态不匹配、亩均产出低的问题,实现“低产”变“高产”、“寸土”出“寸金”。
“我们看中了清江浦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地块功能配套及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同时该区为我们量身定制了规划建设方案,并在短期内完成了相应地块的收储工作。”项目负责人朱连喜说,清江浦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坚定了项目方在清江浦区扎根发展的信心。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年产约5000万份黄帝液、鼻炎喷雾等非处方药产品,预计可实现年开票销售10亿元、税收5000万元,新增就业100人,将有力推动清江浦区生物医药产业迈向国际化。
这样的“腾笼换鸟”在清江浦区并非个例。此前,占地266亩的神工机械地块因原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低下,被该区列入低效待处置地块。不久后,总投资50亿元的天鹏锂能项目正式签约,拟落户该地块,从拆除原厂房、清理租赁企业到开工建设,仅用时100天。因天鹏锂能的成功引进,橙柳新能源、天颐金属等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加速了该区高端锂能产业集群发展的步伐。
土地是项目落地的基础支撑。清江浦区以“亩均效益”为核心,有效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优先保障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清江浦经济开发区西片区处置完成闲置低效用地78处,收储土地3664亩,盘活土地1984亩,累计节约资金超13亿元,形成金象路片区、中淮片区、安鑫家纺片区3个500亩集中连片地块,为发展“三新”产业预留了空间。
强化要素保障
现有企业升级焕新
在建项目快马加鞭,建成项目也在稳步达产、扩大产能。走进全国唯一实现国产替代的半导体耗材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江苏东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试车间内,精密的设备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产出一卷卷电子级胶带。
“开发区领导将1300多万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支票送到企业,为我们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壁垒送来了‘及时雨’。”企业负责人徐晶骥说,清江浦区还积极协调引荐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并帮助企业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广东季华实验室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关键。去年以来,清江浦区大力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引导并协助展德光电、天鹏锂能、旺旺食品等8户企业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盈德气体建成省级示范智能工厂,天士力帝益、正大清江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30户;天淮钢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长寿棒、万成钢构入选市级瞪羚企业。
常态化开展政企协商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会等惠企活动,2024年共兑付产业扶持资金2.98亿元,为700余家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授信280亿元,通过“办不成事”窗口等渠道成功办结涉企诉求149件……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一个个重大项目铆足干劲、全力冲刺,清江浦区高质量跨越发展跑出新一轮“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