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聚焦清江浦

清江浦:30座大型智慧粮仓赋能“双中心”建设

■通讯员 蒋 童

本报讯 开春以来,满载农资、建材、煤炭等货物的船舶在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有序航行,一派水上运输繁忙景象。处于黄码港腹地的黄码港产业园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潮,30座浅圆仓矗立河畔,成为运河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苏粮淮安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现场,巨型浅圆仓如同银色堡垒,工程车辆穿梭,吊机在吊运钢材等建筑材料,机械声轰鸣作响,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岗位作业。去年12月,一辆装满粮食的货车驶入1号浅圆仓进行卸粮作业,标志着该项目一期竣工投用,18座高标准浅圆仓全面进入带料调试阶段。截至目前,超过1万吨稻谷、小麦已顺利入仓;项目二期有序推进中,预计二季度建成投用。

苏粮淮安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山韬介绍,项目分两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30座1万吨级浅圆仓及提升塔、工作塔、综合楼等配套设施,与粮食专业码头实现自动化对接,是集高标准储粮和智能化管理于一体的国内先进仓储设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储备库布局,提高粮食安全保供能力,为淮安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基地提供现代化仓储保障。

“相对于平房仓,浅圆仓占地面积小、存储量大,成型后整体性、气密性较好,还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是当前粮食储备仓建设的理想方案。”山韬指着眼前一座座高大的浅圆仓说,每座粮仓筒体直径25米,仓顶最高可达39米,属于大型浅圆仓,单个筒仓施工周期近40天。前期为确保建设高效推进,施工团队运用双仓滑模工艺进行仓壁施工,平均8天完成一组顶升,施工快捷高效。针对仓顶施工,施工团队围绕建筑结构、安全生产、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前演算、分析、选材,最终相比于传统施工投入减少约40%。

作为智慧粮库,未来该粮库存储的每一粒粮食都能被高科技守护。筒仓内部高大宽敞,仓顶上方装有29根蓝色多功能线缆,每根线缆均匀分布14个传感器,待粮食“入住”后,这些电缆将插入粮堆底部,实时感知每个角落粮食的温度、湿度变化,并将粮情信息实时传入粮仓中控室进行数据集成分析,实时保障储粮环境平稳优越。

“现代化的粮食仓储库要求绿色低温储粮。粮库采用无毒无害的氮气储粮技术,延缓粮食陈化,防治虫害,保障粮食品质。”山韬说,尤其是稻谷过夏期间,由于天气炎热,粮食容易发热劣变、滋生害虫,不利于储藏保管。对此,所有浅圆仓均采用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空调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保质、保鲜。

“该项目与益海嘉里淮安项目深度合作,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储贸加一体化产业集聚效应。”山韬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充分依托园区周边便利的交通网络,有效保障区域粮食供需平衡,织密国有粮食收储网络,提升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保供能力,为黄码港产业园打造长三角北部食品加工和粮食储运“双中心”提供重要功能支撑。

2025-03-11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68168.html 1 3 清江浦:30座大型智慧粮仓赋能“双中心”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