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健康天地

33岁女子患肺癌还是患肺结核?

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抽丝剥茧找“真凶”

■通讯员 马其云

本报讯 前不久,33岁的市民吴女士(化姓)因身体不适到某医院体检,胸部CT结果显示:两肺炎症、左侧胸腔积液、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医生初步怀疑是肺结核,为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未进行胸腔镜活检。由于诊断依据不够充分,吴女士开始接受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一个月后,她复查胸部CT,发现两肺多发病变,右肺门结节无明显变化,纵隔淋巴结进一步增大。病灶在治疗后未缩小反而增大,医生怀疑是肿瘤。肺结核与晚期肺癌的预后差异巨大,肺结核早期治愈率高,而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通常低于10%。这让吴女士和家人陷入深深的绝望。

近日,吴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被收治入院。吴女士进行了肺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右下肺门占位,中央型肺癌不能排除;左侧胸膜占位,转移性病变也不能排除。看到报告,吴女士的心情更加沉重。

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多种疾病的常见表现,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转移癌、淋巴瘤、结节病、结核及细菌感染等。在诊断方面,胸部CT是评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方法,但确诊要靠病理学检查。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是获取病理组织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诊断率高的优点。

完善一系列术前准备后,吴女士接受了EBUS-TBNA及肺泡灌洗,术中超声探查发现纵隔4R组、7组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显示:气管镜活检组织镜下见坏死及肉芽肿样结构,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4R组及7组淋巴结活检组织镜下见大片坏死组织,内见少量肉芽肿样结构。经过专家的详细检查,结合病理活检结果,吴女士最终被确诊为肺结核。对于病灶增大,医生考虑是结核类赫氏反应。拨云见日,真相大白,吴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2025-03-11 33岁女子患肺癌还是患肺结核?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68161.html 1 3 市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抽丝剥茧找“真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