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戴季悦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要求,提升全市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持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近日,市妇幼保健院召开2024年度全市危重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病例评审会议。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处长孙建国、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朱晓琴、各县(区)卫健委妇幼科负责人及各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产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产安办主任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孙建国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精神,重点完善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机制,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模式。各部门要压实责任,以新形势下母婴安全专项行动为抓手,全方位筑牢妇女儿童健康防线。在病例评审工作中,要建立客观、开放的讨论机制,鼓励专家组直面问题、深挖根源,既要总结临床经验形成规范,又要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可操作的改进方案。
朱晓琴指出,要聚焦母婴安全薄弱环节,严格执行制度,加强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分级管理,严禁截留高危病例,确保妊娠风险评估、新生儿安全风险评估与转诊机制规范运行;提升救治水平,加强基层危急重症识别与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多学科演练补短板;优化协作体系,深化产科、儿科、麻醉科协作,畅通急救转诊链条;强化源头防控,加强孕产妇健康宣教及新生儿风险评估管理,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危重孕产妇病例评审会上,产科、重症医学科、介入科、麻醉科相关专家围绕危重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危急重症识别及救治流程、多学科协作等方面对我市2024年发生的6例危重孕产妇病例进行评审与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婴儿死亡病例评审会上,新生儿科、儿科、产科专家对2024年下半年发生的4例疑难或典型新生儿死亡及1例婴儿死亡病例进行多维度分析,涵盖孕期管理、分娩救治、新生儿护理等环节,探讨影响新生儿、婴儿死亡的关键因素,剖析问题根源,提出规范化建议。
此次评审会通过“解剖麻雀式”分析,为全市母婴安全工作指明了改进方向,推动了母婴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全力护航妇女儿童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