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湿地生态美 发展向绿行

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融媒体记者 孔 雪

通 讯 员 丁 纯

冬天的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候鸟悠然、鱼儿嬉戏,清澈的湖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也是水资源“贮存器”、“储碳库”、“物种基因库”。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湿地总体面积和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家底”殷实,物种丰富生机盎然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在岸边悠闲觅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和花脸鸭在湖面上翩翩起舞……近年来,在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遇见珍稀动物对淮安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了。

白马湖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东贯大运河、西倚洪泽湖、南北分别衔接淮河入江水道和入海水道,其南侧水域就是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27.96平方公里,约占白马湖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十多年前,过度的围网养殖严重破坏了白马湖的生态环境,湖面面积曾锐减至42平方公里,水质也一度下降到劣五类水,诸多功能难以为继。

2010年以来,我市实施退圩(渔)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四湖工程”,先后清除围湖造埂土方120立方米,拆除围网480平方米,采取清淤、增绿等方式,恢复水面近3万亩,打造长1万余米的亲水平台,新增造林面积500余亩。2023年6月14日,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越来越好的自然环境让越来越多的生物来到白马湖,有些甚至从“过客”变成了“常客”。“就拿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来说,从2019年10月首次记录到它在白马湖活动,我们已连续5年捕捉到青头潜鸭的身影。”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余星翰高兴地说。

数据显示,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内共有维管植物316种,较之前增加165种;底栖生物58种、鱼类68种、两栖爬行类22种、兽类14种;鸟类共发现210种,比之前增加79种。(下转A2版)

2025-01-28 湿地生态美 发展向绿行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65803.html 1 3 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