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通 讯 员 傅根生
本报讯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2024年,市政府首次把实施“留凤工程”、促进在淮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淮就业列为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拓宽就业空间、促进供需对接、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兜底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安全创业。
2024年4月24日,市人社部门邀请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师生走进台华新材(江苏)有限公司、江苏瀚康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观摩、学习交流,这是2024年举办的第8场观摩活动。观摩活动广受师生欢迎,学生们纷纷表示,活动不仅让他们直观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用工需求,还知晓了留淮就业的人才政策,将把参观学习的经历作为宝贵财富,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我们有幸观摩江苏威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鹏鼎控股(淮安)有限公司这两大业界翘楚,了解企业发展历史、经营情况、薪资待遇等。深入观摩淮安企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淮安无限的魅力与活力,淮安发展潜力巨大、产业结构完善、交通便捷、劳动力素质高、投资环境优越,我们决心在此开创事业,抓住这座城市提供的机遇。”淮阴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告诉记者。
大学生就业,学校是供给方,企业是需求方,做好供需对接,便能事半功倍。该项目旨在深化“7+3”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推进在淮大中专院校与重点企业进一步协同发展,提升在淮大中专院校学子留淮意愿。为此,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牵头开设先进制造业集群专业和校企合作专班,人社部门牵头毕业生在淮实习与“双进”活动。截至2024年12月,职业院校新开设“7+3”先进制造业集群专业12个;大中专院校与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设校企合作专班35个;组织在淮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淮实习6000人。(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