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在新征程上面临挑战更加艰巨、机遇十分难得的关键之年。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围绕守正创新办好自己的事情,紧扣“四件大事”接续发力,就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本次人代会,将市委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并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我们要坚定信心、守正笃实、创新突破,努力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十四五”答卷,奋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定自信向前迈进。站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化践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淮安殷切嘱托,确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新征程。要把稳思想之舵。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谋发展、干事业、抓工作的制胜法宝,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主动用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机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要永葆忠诚之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感悟感恩总书记对淮安的巨大关怀,弘扬传承伟人故里的红色基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下足执行之功。时刻关注总书记和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及时跟进学习贯彻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明确的新任务,逐条逐项细化落实好行动方案,坚决防止贯彻执行中的温差、落差、偏差,确保党中央部署在淮安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二要乘势而上促发展,奠定更加牢固产业基础。当前,淮安仍然处于“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要抢抓“两重”“两新”等一系列增量政策机遇,立足这两年良好发展势头,以更强的底气抓产业、强产业,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再上新台阶。要提升工业经济实力。深化招商选资,在龙头型大项目和科技型好项目上加快突破,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聚力培育打造“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建强提优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功能配套体系,让工业强市迸发出更强力量。要提升科技创新浓度。突出抓好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内培外引打造一批有潜力、有实力的专精特新企业,量质并举塑造一批建设水平高、运营能力强的标杆性科创载体,推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面发挥,让“科创变量”转化为跨越赶超的“最大增量”。要提升资源配置效能。结合打造东部地区陆海联动大通道、长三角产业协作链接点,加快解决“空间要素足不足”“发展载体强不强”“环境治理系统性够不够”等问题,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在集聚要素、优化配置中,形成淮安特色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
三要矢志不渝惠民生,持续彰显幸福平安成色。牢记“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有效增进民生福祉,精准解决急难愁盼,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要突出就业优先。发挥重大项目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认真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的用工保障服务,优化创业指导和支持政策,形成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安全创业互促并进的良好格局。要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换位思考、不做表面文章,以解决“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问题为引领,突出抓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全面完成这次会上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要筑牢安全堤坝。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做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深化工程,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高水平推进平安淮安、法治淮安建设,更好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
四要坚定不移抓落实,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坚持不争论、不内耗、不折腾,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完成这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形成奋勇争先、齐抓落实的生动局面。要在守好纪律的前提下抓落实。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周恩来总理崇高品质,守住思想底线、用权底线、作风底线,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自觉在严格约束下奋发干事创业。要在学好本领的基础上抓落实。坚持“干什么学什么、想干什么学什么、学成什么干什么”,持续深化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大提升工程,重点提高学习研究、实践操作、改革创新等能力,真正解决好“干部会不会干”问题。要在挑好担子的实践中抓落实。围绕“背书”健全机制、丰富案例,聚焦“基层”强化减负、赋能双向发力,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把精力聚焦到推动发展、为民造福的实际工作中去,营造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的好风气。当前已临近春节,要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天接着一天抓”,扎实做好项目招引、企业服务、运行调度、向上争取等工作,为一季度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同时要认真抓好春节期间市场保供、走访慰问、应急值守,以干部“过好关”确保群众“过好节”。
各位代表、同志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全市各级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职责,紧扣“围绕中心、实干有为、争创一流”深化拓展,在全力打赢“十四五”收官战、更好展示“象征意义”新征程上贡献人大的智慧力量。一要突出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落实好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履职全过程各方面。二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懈怠。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在推动人大领域既有改革举措落实基础上,系统谋划新思路新举措,使人大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要聚焦中心工作不散光。自觉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人大工作,将立法项目与改革举措精准衔接,综合运用专题询问、工作评议、二次审议、质询等监督方式,充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更好助力现代化建设。四要彰显人民至上不松弦。以落实修订后的代表法为重点,不断丰富代表履职建功主题活动内容,努力提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效,建好用好“家站点”等平台载体,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人大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人大工作,加快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为各级人大依法履职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一府一委两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决议,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共同谱写更好展示“象征意义”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