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请你帮帮我们吧!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去年4月,一名女子在淮安区人民法院“道易赔”联动工作站门前,拉着该院速裁庭副庭长白文君的手哭诉道。
该名女子的丈夫老王是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干活时被一辆水泥泵车突然甩起的泵管击中头部,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事故处理没结束,赔偿未到位,家里已拿出全部积蓄用于抢救。老王多次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急需大笔费用治疗。眼看丈夫性命垂危、无钱医治,女子只能向法院求助。
经过初步了解,白文君觉得事故处理比较棘手,事故各方对水泥泵车的实际控制人存在争议,该车辆又没有购买特种车辆交强险,赔偿责任在短时间内无法厘清。可老王伤情很严重,甚至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人命关天,不能等了!”白文君第一时间启动“道易赔”联动机制,开辟交通事故“生命绿色通道”,组织水泥泵车的商业险保险公司到医院勘查,对巨额医疗费先行调解赔偿。当收到保险公司打来的100万元赔偿款时,老王的妻子给白文君打电话,激动地说:“感谢您做工作,老王虽然还没醒,但是有钱治疗,我们就有希望了!”
时间与生命赛跑,改革如滚石上山。面对道交纠纷案件快速增长的态势,淮安区法院以源头治理和综合化解为突破口,联合交警部门、调解组织、保险协会、司法部门共同设立“道易赔”联动工作站,创新构建程序公开、金额透明、处理快速、赔偿迅捷的“道易赔”联动机制,形成多方联动、多元解纷的道交纠纷处理新模式,实现调解、鉴定、诉讼、理赔等集中处理、一体化办结。2023年以来,该院参与处理道交案件2250余件,经联动机制化解后进入诉讼804件,减少诉讼案件约64%。像老王一样,很多家庭通过“道易赔”联动机制解了燃眉之急,重燃生活希望。
整合资源打造“多车道”
走进淮安区交警大队事故科处理中心,“道易赔”联动工作站让人耳目一新。该工作站内设服务大厅、巡回法庭、调解工作室三块区域,集立案、诉前调解、诉前鉴定、速裁审判于一体,墙上悬挂着司法救助规定、服务承诺等规章制度,旁边的展板上展示着赔偿标准、赔偿项目,入口处的“便民留言板”密密麻麻写满了群众的感受和期待。
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具有当事人多、赔偿项目多、调解难、理赔难的特点,当事人经常要在交警、保险公司、法院等部门间“多点多线”奔波,无形中增加了许多诉累。为实现案件在相关单位间的快速流转、高效处理,淮安区法院联合交警、保险等成员单位出台《道交一体化联合诉前调审指南》,配套建立交警案件移交、鉴定审查、司法确认、法律援助、快速理赔等制度。同时,打造“法院+保险”解纷模式,与辖区内保险公司签署《交通事故纠纷联调备忘录》,明确相关部门在化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的职责,统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发放道交白皮书,明确赔偿细则,固化理赔预期,确保类案同调同判。
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当事人容易情绪失控,矛盾尖锐、观点对立。淮安区法院在“道易赔”联动工作站设立“调解专家库”,邀请行业律师、资深理赔员等入库,为常发多发涉道交纠纷案件“把脉问诊”、为工作“献计献策”。调解专家共献策14条,其中8条被采纳落实。“道易赔”联动工作站成立以来,全区50%以上道交纠纷化解在诉前,案件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1天。
应调尽调引入“宽车道”
交警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后,“道易赔”联动工作站即派调解人员对双方进行调解。对诉前调解成功的案件,由交警部门制作行政调解协议书送达事故当事人;调解不成的,立即转入立案程序,并与鉴定机构对接,做好案件前期调解鉴定工作,同时加强诉讼调解,充分发挥庭审释法说理作用,促成当庭调解;不放弃庭后调解,借鉴吸收“法官后语”等做法,融德、理、情于法中,切实化解当事人双方矛盾纠纷。
对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案件,淮安区法院在未进行诉前司法鉴定时将相关材料发送给保险公司,如保险公司依据受害人伤情出具调解方案且方案得到受害人的认可,直接出具司法确认书或调解协议;调解未成功,则立即进行司法鉴定。2023年以来,该院组织诉前鉴定702件,司法确认153件,道交纠纷案件调撤率53.21%。
2024年初,小张被一辆汽车撞伤,车主不配合商谈赔偿事宜。小张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常年卧床要人照顾,妻子没有工作,全家都靠他打零工养活。现在小张受伤了,一家人没了收入来源。就在小张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他偶然间得知有个“道易赔”联动工作站,决定去碰碰运气。
正在“道易赔”联动工作站值班的法官助理刘威接待了小张,并帮他联系车主和保险公司。经了解,双方对赔偿金额的争议不是很大,只是因交流过程中情绪激动,小张对一些费用的组成和计算方式产生了误解。刘威拿出淮安区法院统一制作的赔偿项目表,向小张解释清楚,拒绝其不合理的赔偿要求,又依托互联网平台,组织保险公司和人在外地的车主进行线上调解。
调解中,小张表示,害怕车主不按照协议履行,以后找不到人,车主则担心小张以后会提出其他新诉求。刘威向双方释明,并依据双方申请进行司法确认、出具民事裁定书,既一次性解决了纠纷,又具有强制执行力,消除了双方的后顾之忧。一起本可能会进入诉讼、耗时几个月的纠纷,几天内被化解在诉前,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快审快结形成“快车道”
为了实现“快审快结”,淮安区法院组建由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构成的道交专审团队,集中处理全区道交案件,加强全流程把控,统一类案裁判尺度。创设送达地址确认前置机制,向交警大队提供《交通事故案件送达地址确认书》,由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要求当事人填写,避免因公告送达导致审限延长,道交案件送达耗费的时间同比减少近20%。
同时,推行要素式审判模式,自主设计《赔偿项目表》《举证质证意见表》《调解表》,帮助法官更快捷、更准确收集审判要素。向当事人发放《交通事故案件提交材料格式参考》,列举原告为证明其诉讼请求应提供的证据材料及获取渠道,提高原告的举证能力,确保一次庭审查清事实。
淮安区法院还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高标准建设科技法庭,实现线上立案、线上送达、线上开庭、线上调解、线上司法确认一体化,当事人登录一个窗口即可一键查询、办理相关业务。简化理赔环节,对于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达成调解的案件,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可直接在线申请一键理赔,获赔率达100%。2023年以来,道交纠纷案件线上调解、开庭案件267件,电子送达成功率达93.22%,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32.2天,同比缩短11天。
■通讯员 淮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