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专版·公益广告

淮安:创新突破 打造枢纽城市“新动脉”

枢纽地位的形成、巩固与提升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交通物流的便捷高效,更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淮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得到长足发展,区域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具备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现实基础。面向未来,淮安继续创新突破,发力枢纽经济,奋力打造枢纽城市“新动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更好展示“象征意义”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撑。

在“通”上下功夫 建枢纽补短板

自古以来,淮安就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换乘枢纽,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在此交汇,南北地理分界线穿城而过。近代以来,河运被海运、陆运取代,大运河地位逐渐下降,交通运输一度成为制约淮安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淮安得“交通提速”之利,依托“公铁水空管”五位一体交通优势,重塑枢纽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这里叠加实施,淮安成为企业关注、项目集聚的投资福地。围绕枢纽城市建设目标,淮安在不断建设全国公路运输枢纽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航空货运、高铁客货、内河航运三大枢纽。

如今的淮安,“公铁水空管”一体化大交通经天纬地、通衢南北,堪称淮安交通的“世纪雄起”。雄起,意味着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生动现实,意味着在百余年的运势沉浮后,“腹地淮安”又成为“枢纽之城”。

在“融”上做文章 促衔接提功能

随着交通枢纽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强化“公铁水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衔接成为提升运输效率、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淮安突出货运多式联运和客运无缝衔接,不断提升物流集散功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功能完备、协作明晰、融合发展的枢纽体系。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着力优化联运通道枢纽布局,建设一批公铁联运、铁水联运、陆空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一是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引导市内及周边地区产成品通过海铁联运等方式运输,推动重点企业加快“公转水”“公转铁”“散改集”等运输结构调整。二是提升海铁联运服务质效。淮安—上海、淮安—宁波2条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天天班定班运行并成功争取到从沪苏通大桥过江,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双下降。加密连云港—淮安海铁联运班列,实现每日2列以上。开通淮安—乌鲁木齐公铁联运线路,显著提升货物运输的时效性。三是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已有13家全球领先的船公司在淮设立还箱点,淮安港成为马士基航运在全国内河首个开通CCA业务的港口,外贸货物从淮安港属地报关、出运,运输时效大幅提升。“一企一策”定制物流服务。全力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营商环境,建立物流服务专班工作机制,主动上门服务企业。目前,淮安港已与市内外近500家企业达成合作,每年为中天钢铁、巨石集团、实联化工等重点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3亿元。四是加快构建高效衔接的客运体系。强化铁路、航空枢纽的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运营能力建设。推进重点航空枢纽引入大运量快速交通方式,加强铁路、机场枢纽间的有效衔接,提升机场综合交通集疏运能力。

促进交通物流深度融合。一是推进现代化物流枢纽建设。强化交通枢纽的物流功能,推进具有较强公共服务属性和区域辐射能力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实现物流体系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顺畅衔接、融合发展。二是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统筹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加强功能定位、建设标准等方面的衔接,优化综合交通物流资源配置,构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系统。

在“聚”上求突破 汇要素强保障

进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阶段,交通要素正加速嵌入产业创新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淮安以更大力度推动交通强市建设,积极拓展交通枢纽聚流辐射功能,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以“枢纽+”为核心,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交通枢纽集聚布局,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市场配置,更好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枢纽+产业”,构建枢纽经济产业体系。聚焦重大交通枢纽,科学合理布局枢纽偏好型产业,推动航空经济、高铁经济、临港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以航空物流、临空制造、航空培训、跨境电商、国际会展等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产业;以商务办公、服务贸易、文化创意、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有特色的高铁经济产业;以铁路货运枢纽特别是国际班列集散中心为依托,吸引外贸型产业集聚。

强化“枢纽+企业”,放大集聚发展辐射效应。通过提升交通枢纽设施功能,吸引枢纽经济核心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吸引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销售、物流、结算、营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落户,加快培育一批平台型供应链企业,不断完善金融、贸易、海关、监管等服务功能。以枢纽经济的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形成枢纽发展与企业成长的共赢格局。

强化“枢纽+平台”,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依托港口、机场、高铁站等,构建集传统贸易、电商物流、生产加工、资金交割、投融资、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交通枢纽+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推动交通枢纽的信息化智能化运行和信息枢纽的要素集聚,实现线上线下整合互通。

■供稿:淮安市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2025-01-14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64844.html 1 3 淮安:创新突破 打造枢纽城市“新动脉” /enpproperty-->